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水泥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张来辉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海螺集团坚持以“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绿色化”为创新发展方向,扎实推进数十个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计划的实施,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环保技术攻关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变
据张来辉介绍,在早期,海螺研发应用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解决了水泥企业自身60%的用电量,被写入中国水泥工厂建厂标准,海螺集团全年利用余热的发电量约为87亿KWh,外购电量减少,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90万吨。
后来将现代水泥工业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固废、危废。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成功推广106个环保类项目,建成36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和固危废处置项目,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062万吨、固危废443万吨的处置规模,真正使传统水泥工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做城市环境的“净化器”,成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020年,为适应水泥行业发展新形势,海螺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顺利建成投运了自主研发的水泥窑高温高尘SCR脱硝系统,完全能够满足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最高标准,已在安徽省内公司着手推广实施,为水泥行业国产化、低成本、高效率超低排放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0年3月,白马山水泥厂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示范项目还投产了干冰生产线,并顺利销售出厂。在枞阳海螺水泥公司成功实施了国内水泥行业首套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开辟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加速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迭代升级
为打造竞争新高地,海螺积极运用第四次科技革命成果。在全椒海螺建成我国首个全流程水泥智能工厂的基础上,集团扩大推广应用,并与上海交大成立联合实验室,与华为和中国电信合作,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矿车无人驾驶系统,2020年在安徽芜湖海螺水泥公司已完成了水泥行业首个矿车无人驾驶项目全流程运行测试,并可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智能切换,实现多台矿车编队运行。自主开发了袋装水泥全流程无人化发运系统,不仅实现了清洁化绿色生产,而且发运效率提升了200%。
张来辉说,一系列科技研发举措,加速了海螺智能工厂创新成果的推广力度和系统迭代升级,目前智能制造系统普及率已达到80%,集团水泥主业竞争优势更加凸显。集团现有的4家智能制造产业链平台公司,还将按照科技公司运作模式,面向行业技术服务市场,快速提升技术开发和市场服务能力,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改造与管理并重,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减排
2017年7月,水泥行业推进去产能强自律增效益大会在海螺集团总部召开,海螺带头在业内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兼并重组,主动关闭经济技术指标相对落后的生产线,先后并购陕西凤凰建材、广东广英水泥和海南叉河水泥,对老旧生产线实施技术升级改造。通过集成创新,综合应用节能降耗技术,进一步优化水泥生产线的能耗指标。2020年,在池州海螺水泥公司率先实施了富氧燃烧等新型综合节能技术改造试点,吨熟料综合电耗、标准煤耗等主要指标优化显著,若该技术在海螺集团全面推广,年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70万吨。
同时,优化生产管理体系,提升装备运行效率,实现节能减排降耗。以提升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中心,集团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彻底解决生产运行效率不高的瓶颈问题,年节约生产成本20亿元以上。分管区域的梁平海螺水泥公司承担的“黄磷渣等多元固废在水泥熟料煅烧中的调控技术开发与应用”科技创新项目,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
由于在绿色低碳和智能化上下真功夫,加上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汛情的双重考验,2020年海螺集团经营效益逆势增长,营收和利润再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在安徽省属企业和行业企业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集团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以339.1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名列第367位,排名较上年提升74位。
三大建议,推动水泥行业绿色发展
张来辉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作了总体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纲要的实施将进一步拉动水泥需求,这将为海螺“十四五”时期的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为重要的战略支撑。既要服务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做好环保减排目标,海螺将坚定信心,盯紧总目标、算好时间账,奋力夺取“十四五”开局胜利。
针对水泥行业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的成效,更好推动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张来辉提出了三大建议:
一、目前中国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比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还要严格,优秀的水泥企业污染物排放仅为排放标准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再次建议将水泥行业不再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立没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只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的观念,应根据企业在行业内的环保和能耗管控水平来划分。
二、传统行业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投入,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在环保错峰生产上杜绝“一刀切”,根据企业的环保和能耗管控水平,差异化制订政策,而不是现行状态下,错峰停产时所有生产线全停,既不利于节能减排,又造成了区域性的水泥供应紧张,长距离的物流运输更会增加新的排放,不利于二氧化碳减排。同时也希望在企业节能减排研发和技改上给予资金支持。
三、呼吁传统制造业,要树立节能就是减碳、植树就是减碳的意识,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争创绿色工厂,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