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宜业尚品造福人类 行业创新持续发展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9日

宜业尚品,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词语,放在今天政治话语的谱系里,足以令人长考,令人深思。能求物之妙,而后能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用苏轼的说法叫“辞达”,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宜业尚品、造福人类”是用平实的词语赋予变化中的行业更深的意义,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终极目标,展现出视野的深刻与独到。中建材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提出建材行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理念,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有乾坤,是行业发展价值观的探索。“宜业”必须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要做到与人类科技进步发展同行,与社会文明发展同步。“宜业”追求的是对行业本质的精准展现,其内涵随着时间也会不断扩张、丰富和细化。“尚品”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更是做强做优做大的大品牌建设,是不断补链强链基础上的提升产品优质服务的延伸和转型,是不受制约的“大循环”和“双循环”的自成体系。

“宜业尚品”本质上是通过持续创新来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谐体系来造福人类。

所谓行业的本质,是看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客户的消费需求。换言之,也就是要找准找对找好市场。无论对企业、对行业来说,这是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也应是提出“宜业尚品”的根本出发点。

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需要适应市场,进而引导市场,乃至领导市场,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紧密相扣的逻辑链环。

首先,满足是一个后置结果。满足市场的前提,是要对于目标市场有全面的调研,对市场的基本情况、利弊之处有全面的掌握,才能够做到适应市场的第一步,才能有机会引导市场、领导市场。

其次,满足是一个量化指标,如果达不到指标,当然无法满足市场;如果突破指标导致过剩,那就不是满足,而是对市场的伤害。

再次,满足需要持续地创新。创新永远是一个推动市场发展的巨大源动力,唯如此,才能使其产品或者服务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达到引导市场和领导市场的目的。

最后,满足要有一个终极目标。最终的结果要形成企业的利润和行业的效益增加。达不到这个目的,那就成了纸上谈兵,。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在2010年基本上是一个转折点、终止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从宜业尚品,到创新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再落实到企业利润和行业效益,都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下,在供需互动与循环之中焕发出行业新的生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泥行业迅猛发展,中建材、海螺水泥的传奇叙事已构成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产业集中度和水泥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效排放指标世界先进;走出国门,一带一路建设表现突出;水泥窑协同处置,成为城市的净化器;互联网+智能化管理创新发展等等。

水泥是强周期行业,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主要取决房地产、基本建设投资,水泥市场在全国具有前导、示范作用。毋庸讳言,这个周期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引发一次次的反思。资本催熟下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快速布局逐渐演化成了抢占市场的内斗,以致产能过剩是行业至今尾大不掉的痼疾。尽管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大企业领导们用尽浑身解数,采取了企业兼并重组,区域市场整合,产能减量置换,水泥错峰生产,取消32.5水泥,但产能严重过剩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显然,产能严重过剩与“宜业尚品”是两个异质空间的强烈对比,如何用后者的概念对前者进行大范围的革新与修正,是每个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就是坚持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们通常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认识市场,把市场视为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这是对市场的狭义认识,如从更为广义的角度看,市场可以理解为一种合作秩序。当今,水泥行业发展已进入存量时代,每一个企业都不得不陷入取与舍的博弈之中,而尊重市场逻辑,努力破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建设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创新发展体系,也应该是走向“宜业尚品”发展新目标的不二法门。

“宜业尚品”,水泥行业需要诚信、竞争、共赢的市场生态;企业效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文化生态;尊重人才、支持创新的科技生态;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的发展生态。

(感谢《中国水泥》杂志沈颖为文章润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