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维护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前行的旗帜和发展的动力,天山股份正是在中国建材集团企业文化的统领下,通过文化的导向力和凝聚力,不断推动企业经营迈向新台阶。现就天山股份在推动新疆水泥行业长效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分享。首先,我向大家简单说明下新疆前三季度经济、水泥市场概况以及天山股份经营概况。
根据统计数据:前三季度,新疆完成生产总值9127.1亿元,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1-9月份完成水泥产量3028.77万吨,同比增长7.38%,预计全年水泥产量在3750万吨左右(上年度新疆水泥产量3540万吨),同比增长6%。初步测算全疆水泥均价保持在475元/吨。
天山股份前三季度在新疆区域实现水泥销量847万吨,同比增长10.43%,水泥均价497元/吨,每吨高出全疆均价约20元以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1.36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20.1%。公司全年疆内产能利用率预计仅为33%。
在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下,天山股份前三季度实现了较好的经营效果,也创造了公司经营业绩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天山股份在区域市场力推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我今天的汇报内容主要从:背景、措施和倡议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背景:产能膨胀,供需结构严重失衡
其实,新疆水泥市场的供需矛盾应该是全国表现最为突出的地方。“十一五”期间,新疆水泥行业发展速度缓慢,天山股份和青松建化两家企业在区域市场占有显著主导地位。“十二五”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和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政策,大批水泥项目进驻新疆。水泥产能一跃从2010年末的3500万吨飙升到2015年末的9850万吨,增长2.8倍。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成为摆在行业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十三五”可以说是新疆水泥行业发展的“阵痛期”。区域总产能基本维持在1亿吨,而市场需求在3500-4000万吨,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40%。行业新进入者为抢占市场,不惜低成本引发区域“价格战”,造成行业和企业经营不断亏损。2014-2016年新疆水泥行业连续三年亏损,2015年全行业亏损达到15亿元。
二、措施:痛定思痛,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
新疆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其他区域一样,也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痛楚”。从政府角度而言,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行业在新疆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新疆水泥行业的长期亏损,严重影响区域工业经济发展,进而对税收、就业以及社会稳定等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从企业角度而言,前期高强度的项目投资、生产环节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多种费用支出,而经营结果却是企业连年亏损,那么企业存在的价值在哪?消耗的资源价值又从何体现?
基于新疆水泥行业和市场现状,如何走出困境、让企业实现盈利、让资源体现价值,成为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思考的重大课题。天山股份作为新疆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也充分认识到:只有对行业产能端实现有效压缩控制,对行业内部实现系统性、整体性统筹考虑,才可破解新疆水泥行业发展瓶颈!
在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后,天山股份作为区域主导企业,也主动承担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公司领导班子组建内部工作小组,我作为负责人主要与政府层面进行沟通,同时配合销售副总裁做其他企业的协调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上下衔接、多方沟通,“优化供需结构”、“合作共赢”逐渐在企业间形成共识。基于此共识,政府界和企业界开始认真分析和研究如何有效改善新疆水泥市场供需结构。考虑到市场需求端是客观指标的反应,难有调整和改善。因此,就只能从供给端进行有效调节,方可实现市场供需结构的改善。以“调整供给端、改善供需结构”为思路突破口,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新疆以“企业主导、政府参与”实施了多举措“组合拳”,逐渐推动落实行业向好发展。
1、“错峰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助推器
新疆是我国水泥行业最早提出“错峰”概念省份。早在2003年左右,我曾就职天山股份销售公司期间,就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水泥企业因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而提出“错峰减产”的概念,但终因当时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有效实施。
2013年天山股份再次与自治区经信委、建材行办等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建议水泥行业通过“错峰生产”化解部分过剩产能。自治区相关政府通过调研了解和测算,认为该政策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经济和政治双层意义,特别是在环保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最终在各方努力推动和政府支持参与下,新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政策逐步完善落实。2014年新疆率先在全国实施“错峰生产”,为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借鉴经验。
新疆水泥行业通过该政策实施,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新疆通过5个月到7个月不等的错峰停窑,压减储备产能3000万吨,有效调节了供需矛盾,减少烧煤20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95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新疆错峰生产已经常态化、制度化,而该政策也上升至国家层面,由国务院下发在全国推广落实执行,2016年新疆也因此获得国家“水泥重大产业政策突出贡献奖”。
2、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促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
“错峰生产”只是阶段性缓和水泥市场供需矛盾,难以从根本上去除过剩产能。201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自2015年12月1日起取消复合32.5硅酸盐水泥,但保留了复合32.5R硅酸盐水泥。
为有效落实行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精神,结合我国水泥产品结构现状,新疆在以天山股份为主导的水泥企业要求和推动下,水泥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调研并论证“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 意见可行性;通过与企业座谈、下游市场沟通以及联合新疆住建厅、质监局等部门商榷交流,最终率先出台“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政策。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相关方阻力,其中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下游混凝土企业担心会导致成本的上升。由于32.5水泥和42.5水泥在价格上存在差异,所以商混企业担心以此会导致其混凝土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
第二,建筑设计方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鼓包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企业一般C35以下混凝土主要使用32.5级水泥,在转换成42.5水泥后,是否会对施工建筑质量带来影响。
第三,外省32.5水泥的流入问题。由于32.5等级水泥国家标准没有废止,企业继续生产只是违反当地政策,但没有违反标准化法。质监部门反映对违规企业处罚执法依据不充分,难度大。同时,新疆与甘肃交界的区域,由于政策不同步,担心外围32.5等级水泥进入新疆。
新疆自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政策实施以来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行业运行情况良好。
第一,政策的实施对行业供给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新疆通过取消32.5等级水泥,相当于压减产能5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市场供需矛盾,对改善新疆水泥市场竞争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该举措也是有效落实国家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有效措施,对化解我国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局面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显著提升行业经营效果。在有效落实取消32.5等级水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积极推行“错峰生产”,新疆水泥行业经营效果显著提升。2017年以来,新疆水泥市场价格得到有效恢复,行业效益显著好转。
第三,政策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建筑质量的保障。为确保取消32.5等级水泥政策的有效落实,住建厅从建筑设计、施工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跟进调整;质监局等其他部门在设计标准、工程预算标准、施工规程和验收规范方面加大执行力度。由于高标号水泥的使用推广,新疆工程建筑物的质量明显提升。
第四,政策的执行与实践打消了多方曾经的质疑。商混企业在之前使用32.5水泥时,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在240kg左右;使用42.5水泥后,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降至160-180kg。由于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减少,促成商混企业成本并无明显上升。此外商混企业在使用42.5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配比的调试,也有效避免了建筑物鼓包裂缝等现象的发生。
结合新疆取消32.5等级水泥初步探索成果及实施经验看,在相关政策配套基础上,全面取消32.5等级水泥完全可行,且此举对于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善行业供需结构以及提升行业经营效益等方面均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3、将“电石渣水泥熟料纳入产能置换”,实现传统水泥与电石渣水泥企业共赢
聚氯乙烯(简称:PVC)生产工艺及所产废渣的处置方式与传统水泥工业发展紧密相关,而电石渣水泥作为化工企业产业下端衍生出的建材产品,已对传统水泥工业形成冲击。据数据显示,每生产1吨PVC约产生2.65吨电石渣,而电石渣严重污染环境,消化途径多以充当水泥熟料。目前我国PVC产能约2390万吨,占全球42%。内蒙古、新疆、山东、青海、陕西五省产能1436万吨,占全国60%;其中新疆PVC产能410万吨,占全国17%。国内单体产能最大企业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20万吨)和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120万吨)均布局新疆。
新疆作为我国PVC生产大省,电石渣水泥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吐鲁番片区产能规模达到1400万吨,占该区域水泥总产能的44%。而近几年该区域水泥消费总量仅维持在1300-1400万吨。由于上游PVC企业不受错峰限制,其生产线连续运行,而电石渣水泥企业为消纳电石废渣也必须连续生产,致使电石渣水泥参与错峰生产执行难度大。电石渣水泥产能与传统水泥产能双重释放,造成区域水泥供给严重放大,市场矛盾恶化;且电石渣水泥在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也给传统水泥的正常生产销售提出严重挑战。为有效解决电石渣水泥与传统水泥矛盾,天山股份不断摸索化解之道。
2015年之前,以天山股份为主导,在区域推行“配额销售+冬季错峰”,但由于市场约束有限,收效甚微;2015-2016年行业初步达成协同合作,但仍以约束传统水泥企业停窑时间而对电石渣水泥企业约束不足,终因传统企业难以承受配额销量的制约、旺季压减方案而协同破裂;2017年乌鲁木齐-昌吉区域电石渣与传统企业矛盾仍未有较好实施方案,市场竞争残酷。区域全年均价274元/吨,与其他区域最高差价在230元/吨,成为全疆价格“低洼区”;天山股份2017年底从影响市场价格因素的基础出发,统筹考虑传统水泥与电石渣水泥各自诉求点,创造性提出“将电石渣熟料纳入产能置换范畴”并经由自治区政府下发文件于2018年执行。
该举措以“错峰限产+协同合作”为抓手,以市场需求倒推熟料需求,进一步压缩传统企业开窑时间,以协助消化电石渣熟料。对于传统水泥企业而言,其购入电石渣熟料价格等于自产熟料变动成本,成本环节未出现增加。而市场供给明显缩减,供需矛盾有效改善,水泥价格明显回升,确保企业水泥销售盈利;对于电石渣企业而言,由于传统水泥企业全力协助其消化废渣,环保压力减弱,此外企业在水泥环节盈利增强,弥补熟料销售损失。由于该政策在补偿机制方面统筹考虑双方利益诉求,保证方案实现“双赢”。因此,2018年该区域水泥销售价格显著改善,行业逐步恢复健康发展。
在新疆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驱力下,新疆积极、系统分析行业现状及问题。通过一系列落实政策“组合拳”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水泥市场供需结构,维系行业价格平稳运行,确保行业经营效益显著改善。2017年,新疆水泥行业实现利润13亿元,一举扭转连续三年亏损局面;2018年水泥行业继续保持高效运行,在需求大幅下滑20%环境下,行业实现利润超过20亿元。预计2019年新疆水泥行业在需求微增的情况下,利润将实现历史性新高。
三、倡议:凝心聚力,维系行业高质量发展
1、做好行业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脱离行业,任何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产能过剩,仍然是摆在我们整个水泥行业面前一个客观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在客观条件制约下,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对于每一个从业个体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反复证明,仅靠低价循环恶性竞争,个体企业既无法长期有效提升销量,反而使企业陷入更大的亏损。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企业走向持续、稳健发展的正道。只有将行业做好、做大,企业的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个体企业都有维护行业健康长效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行业健康长效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能单纯依靠大企业集团,应该是每个个体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在整体的运作过程中只是起到行政助推的作用,而要真正确立方案、协调资源、有效落实还需要企业之间的有效配合。只有各企业之间保持充分信任,高效落实方案中的每个环节,区域市场合作才能取得实效,共赢也将是必然结果。在这里,我从经验层面再补充说明一点,推动区域市场协同合作,各企业一把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全过程参与,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思路、制定出再有效的方案,最终也难以有效落地实施。
3、大企业要有责任和担当,小企业要守底线和规矩
大企业在促成区域水泥市场协同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大企业的市场地位决定了其应该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其二,大企业还应该勇于站出来,出面协调行业内部各种矛盾与资源;其三,大企业还要有大度量。因为在整个市场协调过程中,要实现多方利益的相对均衡,最终可能牵头企业要做出一些牺牲和让步。天山股份为促成新疆水泥市场协同发展,公司的市场份额较以前至少有7-8个百分点的下滑;同时为了确保在核心市场区域与电石渣水泥企业形成有效联动,公司前期大规模投资的达坂城项目和昌吉项目连续2年水泥窑都处于停产状态。当然,从最终结果来看,这些牺牲和让步都是有价值的。
同样,小企业要有底线,守规矩。合作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大企业为维系市场做出牺牲和让步不是无限的,小企业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心存感恩。如果无限度提出不合理要求,一味挑战合作底线,那么合作基础荡然无存。而市场一旦引发价格战,则参与者无赢家。但是在“价格战”中,大企业有更多优势。首先,企业背景优势,集团的战略和资金支持;其次,多点布局优势,“东边不亮西边亮”,区域间相互补充;再次,资金的来源与归属不同,这也是国企与私企对盈利态度的根本区别。
应该说,国内水泥行业一步步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虽然当下整体行业盈利状况还可以,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目前北方区域市场竞争还很激烈,国外熟料对国内冲击影响还很大,很多区域市场协同发展的步调还不一致、基础还不稳固。外加环保、运输等政策影响,经营还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唯有将行业做得更好、将自身企业发展的更好,才能从容面对、有效应对。
以上是天山股份在推动新疆水泥行业合作共赢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最后,希望我们所有从业者能紧密团结,步调一致,为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也祝愿大家所在企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