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散装水泥界同仁:
现将《江苏省发展散装水泥“十一五”计划》(征求意见稿)发布如下,请关心支持江苏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朋友、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请发至E—mail:njgfc@126.com,或致电025-83235038、83235035,对您的关心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江苏散装水泥办公室
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江苏省发展散装水泥“十一五”计划(征求意见稿)
发展散装水泥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水泥工业、建筑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相关政策,结合江苏实际制定我省发展散装水泥“十一五”计划。
一、“十五”前四年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是全省散装水泥事业依法兴散、科技兴散,实现散装水泥跨越发展的时期,在全国散装办关心和支持下,全省散装战线广大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计划,紧紧围绕省经贸委“十五”期间全省发展散装水泥目标要求,狠抓落实,创新实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散装量、率呈现跨越增长态势,全面完成散装水泥计划目标。 “十五”前四年累计完成发散量超过1.13亿吨,比“九五”期间发散量增长2.5倍,年均净增长800万吨,年均净增长率35%;2005年全省平均散装率预计56%,比“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散装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苏州、南通等市散装率连续3年超过70%,率先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发散量和发散率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十五” 期间水泥散装化工作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80亿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显著。
2、散装水泥设施装备综合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水泥散装化的优越性日益被社会各界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其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的促进了水泥生产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对发散设施投入的积极性。统计资料显示,“十五”前四年全省散装水泥发放能力增加3500万吨,总发放能力达5100万吨;新增固定接收库637个,新增能力25万吨。散装水泥运输能力有较大提高,其中散装水泥专用汽车达3076辆,比“九五”期末增加1789辆,总运力4336万吨;散装水泥专用船舶达541艘,总运力达500万吨。 “十五”以来,我省预拌混凝土发展迅猛,目前已有预拌混凝土企业220家,混凝土搅拌车2280台,混凝土泵车486辆,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达7000万立方米。预计到“十五”末,全省将形成6000万吨的综合发散能力,为 “九五”末的5倍。
3、散装水泥管理机构隶属关系基本理顺,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散装水泥管理机构隶属关系不一,管理不顺畅,协调力度小。通过努力,各市机构基本统一到经贸或建设口管理,充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县级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散办现有在岗人员509名。省、市散装办坚持主任季度例会制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行业基础管理日益规范。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积极推广预拌混凝土,巩固城市散装市场。“十五” 期间始终把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作为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抓手。我省13个省辖市全部列入全国“禁现搅拌”试点城市后,省散办制定《江苏省限期禁止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验收考核标准》,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出台了具体贯彻意见,强化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监控和服务,确保如期实现“禁现”目标。目前,13个省辖市和经济发达县(市)都建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 7000 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了“禁现搅拌”的工程建设需要。
2、积极创建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开拓农村散装市场。农村是实现水泥散装化的难点所在。创建散装水泥示范县(市)不仅有利于加快水泥散装化进程,还有利于扩大散装水泥的社会影响,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散装水泥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于“十五”初期创立了一整套符合江苏实际的农村发散示范县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建立了通州、昆山、江宁、宿豫为代表的不同发散模式,通过努力,基本实现了省经贸委提出的到“十五”期末全省1/3的县(市、区)达到示范县标准的目标要求。我省散装水泥示范县(市)创建过程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得到了全国散办和省经贸委的充分肯定,示范县(市)的先进经验和好的举措被兄弟省、市借鉴和学习。
3、发挥大中型企业发散的骨干作用,提高企业整体发散水平。各级散办始终把大中型企业发散作为江苏加快水泥散装化进程的关键。通过对60万吨以上的水泥生产企业的发散情况进行监控,实行统计排序,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力地调动了“龙头们”的发散积极性,发挥了大企业的龙头骨干作用。据统计:2004年,60万吨以上水泥企业发散总量2850万吨,占全省发散总量64%,平均散装率6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4、突出抓好薄弱地区,促进全省散装水泥均衡发展。溧阳、宜兴、铜山、贾汪、东台等五个水泥重点产区,也是发散相对薄弱的地区,我们采取省市县联动帮促,逐个调研剖析,提出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快发散思路和对策。通过努力,这些地区的发散工作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超过全省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通过努力,铜山、东台、溧阳、宜兴已摘掉了发散落后地区的帽子,铜山县2005年创建了农村发散示范县。
5、依法兴散,以法促散,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全省认真贯彻国务院8号函、省政府 158号令和全国《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各地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积极转变职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监督、服务、协调上来。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提高了各级散办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全省发散工作初步纳入依法行政轨道。
6、科技兴散,加快散装水泥技术创新步伐。为提升全省发散科技水平,省散装办精选确定了十家省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定点生产企业,搭建市场平台,通过政策、资金扶持,提高其科技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开发新型实用的新产品新技术,培育了南京天印、南通长城和常州凯通等多个全国较有影响的企业,五年累计开发新产品20多个。此外,“十五”以来,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随着一批新型干法旋窑上马投产,有力提升了全省发散水平,为全省散装水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7、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发挥的杠杆作用大大提高。各地相继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文件,特别是强化对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监督管理,通过加大审计检查的力度,以整改促规范。结合国家资源节约优惠政策,改进和完善专项资金征收方式和手段,实行“一站式”集中收费,基本做到应征尽征,专项资金征收量、率明显提高。同时,各地加大了专项资金引导性投入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了全省综合发散能力,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作为政府性基金的导向作用。
8、搭建宣传平台,注重宣传实效,扩大散装水泥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改版《江苏省散装水泥简报》,增加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层面;同时充分利用“一报一刊”和地方宣传媒体宣传江苏发散的新思路、新成就,探讨散装水泥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宣传内容上,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散装水泥发展,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的宣传主题,宣传方式上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宣传散装水泥的重要性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二是把散装水泥宣传工作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三是把散装水泥宣传工作与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政策结合起来;四是把散装水泥宣传工作与完成发散目标任务结合起来。
9、强化内部基础管理,加强职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从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入手,逐步制定完善了各项内部规章制度,特别是在两办合署办公后,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尽快统一内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缩短磨合期,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始终把培育塑造“敬业奉献、创业争先”精神和“团结协作、实干高效”作风作为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树立了跨越发展、奋力争先、营造优势、诚信服务的发散理念,提倡创建“学习型散办”、“服务型散办”,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存在问题
1、政策规章制定出台相对滞后
新政府令和财政部23号文件实施细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出台,给全省的发散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全省散装水泥发展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但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少数地区散装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专项资金收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地区对水泥企业专项资金的征收不理想,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征收缺乏必要手段,个别地方政府借口招商引资随意减免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二、“十一五”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计划
(一)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计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好江苏省“十一五”散装水泥发展计划事关我省散装水泥事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十一五”发展散装水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政策法规建设为基础,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一系列政策,坚持依法兴散;以增加散装水泥供应、使用量为中心,挖潜散装水泥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农村发散“达标县”创建、城市“禁现”和预拌砂浆推广工作,着力提高水泥重点产区散装率;以强化资金征收为手段,注重投入,突出抓好发散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进一步统一思想,突出抓好职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全面实现全省发展散装水泥“三个领先”目标。
(二)“十一五”发展散装水泥计划目标
总体目标:
1、散装量。考虑全省散装量基数和发展潜力,体现速度和质量相统一,按年均增长8%测算,到2010年全省散装总量达到6800万吨,力争7000万吨,其中: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市散装量超过800万吨,徐州、南通、泰州三市散装量超过500万吨。
2、散装率。按年均增长1.7%测算,到2010年全省平均散装率达到65%,全省有2/3的省辖市发散率达到70%,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
3、综合配套能力。加大散装水泥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十一五”期末,确保发散综合配套能力达到7200万吨,力争达到7500万吨。
4、预拌混凝土产量。预拌混凝土实际产量按年均递增8%测算,到“十一五”末,确保预拌混凝土实际产量达到6500万立方米,力争7000万立方米,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达到1.3亿立方米。到2010年,苏南2/3的县城区、苏中1/2的县城区、苏北1/3的县城区实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5、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创建指标。到2010年,苏南地区所有县(市、区)全部达标,苏中地区2/3的县(市、区)达标,苏北地区1/2的县(市、区)达标。
6、预拌砂浆发展目标。积极推广使用预拌砂浆,2008年苏南五市主城区实现禁止现场搅拌砂浆,苏中、苏北各市主城区到2010年实现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7、专项资金征收率。资金征收率按年均2个百分点递增,到2010年,全省平均征收率达到90%(国家政策调整例外)。
(三)实现“十一五”发展散装水泥计划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深入贯彻落实《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发散政策,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尽快修改出台新政府令、专项资金征收、城市“禁现”和发展预拌砂浆等相关政策,启动散装水泥立法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2、积极研究发散新思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坚持每年签定发展散装水泥目标责任书,科学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计划,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使工作有压力有动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3、巩固“禁现搅拌”成果,加快发展预拌砂浆。合理布局混凝土搅拌企业,进一步拓展“禁现搅拌”区域。在省辖市实现“禁现”目标的基础上,把“禁现搅拌”范围向城市郊区和县城区推进,全面完成县城区“禁现”目标任务。以政策为导向,科技为动力,省辖市为重点,干湿并举,稳步推进全省预拌砂浆发展。
4、广泛开展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市、区)创建活动。制定创建标准和验收办法,完善创建散装水泥达标县的措施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快达标县(市)创建步伐。在巩固城市市场同时,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使城乡水泥散装化水平共同提高。
5、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挥大型企业的发散“龙头”引领作用;到2010年新型干法旋窑企业发散率达到80%以上;充分利用结构调整机遇,进一步抓好相对薄弱地区的发散工作,使水泥重点产区散装率尽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6、 严格执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强化专项资金征管,严肃资金投入使用纪律,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7、抓好散装水泥设施装备建设,走科技兴散之路,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进一步提升江苏散装水泥的科技含量,着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省市县三级散办每年投入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散装水泥关键技术和实用新技术的开发,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8、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实效,进一步扩充宣传内涵和提升宣传品位,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对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供应和使用散装水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散装水泥优越性的共识,为发展散装水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以提高素质和业务技能为核心,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三创优、三服务、三提高”活动,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实际中,切实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