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华记水泥厂拆迁与华中水泥厂的财产损失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3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由于国民党实行消极抵抗,“曲线救国”的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很快就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受到了极大打击。在这国家和民族工业处于危难时刻,曾经担任启新洋灰公司总工程师的王涛挺身而出,临危受命组织领导了华记水泥厂的拆迁,同时到湖南辰组织溪重建了新厂——即华中水泥厂。

    启新洋灰公司总工程师王涛,是我国造诣较深的水泥专家之一,也是一位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学者。天津失守后,他辞去在启新的职务,投身于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1938年5月份来到武汉。

    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正在筹划工厂内迁。部长翁文灏得知王涛来到武汉,立即召见了他,要求王涛把华记水泥厂拆迁到后方去。因王已脱离启新,无权代表启新迁厂。故翁文灏于1938年7月7日,以经济部之名发给迁厂命令,并由该部资源委员会借给王涛60万(法币),作为迁建费。

    王涛受命后,立即与华记水泥厂联系,该厂急电请示启新洋灰公司,该公司派华记专董芦开瑷来武汉磋商。芦代表启新公司同意拆迁,并授权王涛管理该厂,申明日后倘与启新公司先失去联系,可以权宜行事。

   当时,日冠已经侵占安庆,沿江西犯,九江告急。王涛持令来到华记厂时,已有部分职员逃离。王涛立即向华记水泥厂员工传达政府命令,申明拆迁大义,得到员工们的积极响应。于是王涛责令赵仲缚负责拆卸机器,派陈希圣去租用和购置驳船,大家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在短短的24天时间内,完成了机器拆卸任务,连同材料分别装了几十只木船,分批运出石灰窑,向武汉进发。

    七月下旬,江西九江陷入敌手,风闻政府即将封锁长江,破坏工厂。此时,厂区已闻炮声,尚有一组旋窑来不及拆卸,只好放弃。九月初,机件和材料全部抵汉。10月8日石灰窑沦陷时,华记厂船队已向湖南常德进发。
华记船队自武汉出发,逆江而上,在岳阳城陵矶进入洞庭湖,行两百余里,从常德进入沅江,遇到了难关。

    河伏镇是常德西郊一个小港湾,此处距沅陵约两百余里。这段沅江,逆水行舟,滩多水急。冬季水枯,小轮及驳船均不能行驶,必须换装沅江浅水船,拉纤上驶。华记船队装的窑磨机器,体积庞大,沅江船小,无法装载。只好又派人到湘潭造船厂,赶做大木船十艘,约定三个月内交货。沅江上驶缓慢,河伏至辰溪往返一次,需两个月,三千多吨设备只好分批转运。一直到1939年10月15日,全部设备和材料才运抵辰溪。

    在拆迁华记水泥厂开始后,王涛立即派张宝华到湘西选厂址,后自己又亲自现场复查选定离辰溪六公里的梨子湾为新建厂址,1939年元月开始建设,4月15日开始安装机器设备,7月1日主机安装完毕进行试车,12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自此“华记水泥厂”更名为“华中水泥厂”。

   1938年以后,拆迁到湖南辰溪的工厂日渐增多,于是形成了一个战时工业重镇,1939年9月以后,日军先后六次对华中水泥厂进行轰炸,给该厂极大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939年9月21日上午11时30分,日机27架,在厂区周围轰炸投弹三四十枚,造成部分房屋被毁。

    1939年9月9日,日机27架,在厂区范围轰炸投弹百余枚,使主机被炸,水泥窑身洞穿多处,齿轮被炸坏,烟道炸塌。第四座锅炉炸坏,引擎喷水管炸毁两具。房屋炸毁62间,震坏166间。

    1941年4月1日上午,日机9架,向厂区投弹30余枚;1941年4月2日上午,日机9架,向厂区投弹30余枚;1941年4月7日上午,日机8架,向厂区投弹30余枚。一周之内,华中水泥厂连续3次受到轰炸,蒸汽机高压锅炉被炸坏,3部发电机全部被炸毁,器材损失2万余件,房屋倒塌、震坏300余间,损失严重,被迫停产。

    1941年5月7日,日机第六次轰炸,华中水泥厂化验室和厂警备队被炸。

    六次被炸,造成了该厂的极大破坏和损失,直接的经济损失为法币2,575,406元。

    1944年,日军妄图打通通往云南的“大陆交通线”,再次疯狂地将战火烧进湘桂等省,当年六月,长沙至衡阳途中运输的水泥有12,000桶,王涛为了抢运这批水泥,亲临现场指挥。怎奈国民党军队溃败如潮,群众逃难尚无良策,抢运笨重物资,更是困难重重。但衡处员工,仍千方百计抢运到冷水滩2,000余桶,其余落于敌手。常德转运站在战火中也损失6,000桶。初步统计。初步统计仅水泥和运费两项损失高达30,960,000元。衡阳沦陷后,华中厂被迫遣散职员30人,工人200余人,生产全部停顿下来。 

    回顾我们华新的前身——华记水泥厂的被迫拆迁和华中水泥厂六次被炸的历史,我们是永远不能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