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站位 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树牢意识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的实践与成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30日
 
    一、水泥错峰生产的由来与发展错峰生产率先发端于水泥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近5年的时间,整体来看可分为3个阶段。
 
    (一)试点示范阶段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1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促进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提案》,提出在秋冬季采暖期间统一停止水泥窑熟料烧成工序的生产,与供暖锅炉进行错峰防止污染物排放叠加的建议。同年6月,张高丽副总理在经济日报《经济内参》第69、70、71期有关水泥错峰生产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为落实批示精神和回复提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开展调研,提出“舆论推动、政府引导、协会协调、先行试点”原则,稳步开展错峰生产试点,东北地区冬季采暖期间实施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当年12月1日起,东北三省、新疆水泥企业统一执行错峰生产,后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4省2市积极响应主动加入,新疆自治区经信委和环保局专门就错峰生产联合印发了文件。苗圩部长在此后“关于水泥错峰生产落实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此项工作很有意义,应予坚持”,随后向马凯副总理呈送了有关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函〔2015〕542号),决定在北方地区2015-2016年采暖季试行水泥错峰生产。为推进水泥错峰生产试点工作,中国水泥协会在原材料司的业务指导下,发挥协会作用配套制订了泛东北地区、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停窑自律公约》,通过强化行业自律诚信,贯彻落实水泥错峰生产试点任务。
 
    (二)全面实施阶段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 明确要求将推行错峰生产作为压减水泥过剩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采暖地区的采暖期全面试行水泥熟料(含利用电石渣)错峰生产,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压减采暖地区熟料产能,同时有效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锅炉排放叠加,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其他地区水泥熟料装置在春节期间和酷暑伏天也应错峰生产”。同年,工信部联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对2016-2020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工作做出部署。北方地区全面实施水泥错峰生产,南方地区试行,当年错峰生产区域内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水泥行业扭亏为盈。
 
    2017年,水泥错峰生产工作进一步得到中央领导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的肯定,明确写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29号)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17〕110号),同时工信部办公厅和环保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26”城市原材料行业2017-2018年秋冬季开展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厅联原函〔2017〕602号)。
 
    (三)推广应用阶段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重点区域采暖季节,对钢铁、焦化、建材、铸造、电解铝、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7月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重点区域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实施差别化管理,要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18〕100号)、《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18〕132号)、《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方案》(环大气〔2018〕140号)等文件,也明确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初步统计,2018年采暖季共有1.3万家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涉及建材、钢铁、焦化、有色、铸造、化工等多个行业。
 
    二、错峰生产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
 
    水泥行业在落实错峰生产过程中,重点区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要求,组织制定分地区、分行业、分实际排放的错峰生产方案,并注意发挥大气质量考核和环保督查等硬约束作用,层层传导压力,建立督查问责机制,确保执行到位,水泥企业主动实施提标改造,有效减少了雾霾污染,提升了大气质量。
 
    其中,2016年减排二氧化碳3.3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1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2.8万吨,减排颗粒物5792吨;2017年减排二氧化碳3.7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28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7.5万吨,减排颗粒物6423吨;2018年减排二氧化碳4.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41万吨,减排氮氧化物52.3万吨,减排颗粒物7073吨。三年来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1.1亿吨,减排二氧化硫3.86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2.8万吨,减排颗粒物1.93万吨。单靠错峰生产,水泥行业减轻了全国工业氮氧化物排放的2%,颗粒物5%,二氧化硫1.2%。
 
    (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水泥错峰生产有效化解了产能过剩矛盾,助推水泥行业稳增长增效益。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停窑减水泥熟料产量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2016年压减水泥熟料产量3.8亿吨,2017年压减4.2亿吨,2018年压减水4.7亿吨。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利润只有329.7亿元,实施错峰生产后2016年利润518亿元,2017年877亿元,2018年行业利润超过1500亿元,水泥行业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
 
    (三)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行业协会发挥自律协调监督作用。中国水泥协会联手有关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每年都召开各大区域市场的水泥错峰生产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协调矛盾,监督执行情况。水泥错峰生产的企业执行率由早年的70%上升到2018年的90%以上。行业协会通过配合政府组织水泥错峰生产,强化行业自律诚信。
 
    同时水泥企业转变管理模式,加强业态模式创新。水泥企业在停窑期间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环保、矿山、质量、生产技能培训,持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增加员工休假,不但工资不减,有的水泥企业普通工人全年工资持续涨幅10%以上。
 
    区域内水泥企业整合经营权,多家水泥熟料企业按照产能比例入股建立企业管理公司平台,提高了实施错峰生产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政府行政成本,企业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摒弃了传统落后的生产营销方式,提供质量好、具有合理利润的水泥产品,稳定了当地水泥市场秩序。
 
    三、水泥错峰生产的差异化和共性问题的处理经验
 
    (一)水泥错峰生产仅是指燃煤水泥
 
    窑炉停产,水泥粉磨不停产,水泥市场供应不停。去年个别省份在环境综合治理中出现了“一刀切”,要求水泥粉磨生产企业一律停产,导致水泥市场供给出现局部和短期的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在今后的管理中要按照差异化错峰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注重方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可操作性,精心组织,统筹安排。
 
    (二)水泥错峰生产中出现的共性问
 
    题集中解决。目前水泥企业无法100%错峰,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水泥窑供暖、电石渣生产熟料企业这些问题如何处理?从错峰生产伊始,新疆自治区经信委、环保局专门就制定文件抓落实。2017年在原材料司指导下,在中国水泥协会、中国石化联合会、氯碱协会和新疆自治区经信委协调下,新疆建材行办组织召开会议并印发《新疆电石渣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协调会议纪要》(新建材〔2017〕49),提出通过“错峰置换”,使电石渣水泥企业间接参与错峰生产,错峰生产期间应承担的污染物减排量由普通水泥企业在非采暖季、非错峰生产期间,增加停窑时间予以置换补偿。电石渣水泥熟料经检验合格由区域内普通水泥企业统筹消化处理,并给予普通水泥企业运输费用补贴。2018年,山东工信厅、生态环境厅肯定了山东水泥行业协会提出的供暖企业需要补足停窑天数,协同处置企业必须压减生产负荷的建议。
 
    (三)市场协调机制。一些地方引导
 
    企业实施提标改造,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争相改造升级的良好氛围。由于多数邻省之间的水泥市场是互通的,在制定停窑时限时,邻省之间的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相互协调机制,以维护彼此生产供给的相对平衡。
 
    四、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工作
 
    一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政策,提出错峰生产的科学界定标准和操作指南,提前部署谋划下一年错峰生产工作。
 
    二是继续以错峰为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提标改造,促进行业绿色发展,同时选择错峰生产工作突出的地区,召开工作交流会对错峰生产问题较多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是继续发挥好协会作用,做好政府的好帮手、企业的贴心人,让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