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需求旺季遇上环保风暴 这些商品价格还要摸高)
2016年下半年以来,错峰生产、环保督察一直影响着水泥、玻璃行业的供给,产品价格也维持在阶段性高点。近期,环保部公布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并重申将持续进行去产能。分析人士指出,8月中下旬建材行业旺季即将来临,叠加冬季环保限产加剧因素,预计后期水泥、玻璃价格有望再创阶段新高。
水泥、玻璃环保风声再起
近日,国家环保部官网上公告了《关于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水泥、玻璃行业的环保监察风声再起。
《通报》显示,在督查期间,共现场核查水泥企业224家、平板玻璃企业66家,发现全国仍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水泥熟料企业19家,产能433万吨;水泥粉磨企业70家,产能2058.7万吨;平板玻璃企业16家,产能1456.2万重量箱。
督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地区工作滞后、违规建设生产问题仍然存在,落后产能淘汰不彻底等问题。部分地区利用法律手段倒逼产能退出效果尚不明显,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地区职能部门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
因此环保部门强调,各地要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摸清查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现状,对产能清单进行再核实、再甄别,尤其是对产能“批小建大”问题进行认定并依法处理,尽快完善并主动公开本地区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建设项目库,冻结产能基数,为进一步做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去产能工作夯实基础。
2016年10月前后,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了水泥错峰生产方案,水泥、玻璃行业成为环保部门监管重点之一。2017年2月,国家多部委组成8个督查组,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
就在2017年7月25日至27日,中国水泥协会还发布了《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7-2020年)》。据媒体报道,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指出,去产能是水泥行业“十三五”期间重要内容。错峰生产和停窑限产都是为实现去产能目标提供平稳过渡期,行业效益提升才能使得存续企业有能力奖补退出企业,推进去产能工作。
2016年5月,《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量排名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将达60%左右。
根据水泥供给侧改革目标,到“十三五”末期,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从现阶段的68%达到80%左右。接下来几年行业整体产能去化将在5亿吨左右。
从各地公布的去产能规模计划看,河南、江苏、吉林计划在两三年内化解过剩产能1000万吨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海南、青海、四川等地则化解水泥过剩产能100万-300万吨。
旺季临近价格有望上行
尽管从环保部门督察结果来看,水泥、玻璃行业仍问题重重。但不得不承认,环保重压下,两行业产能已有所缩减,产品价格一度直线上升。
以河南地区为例,水泥错峰生产方案公布之后,2016年10月22日,河南地区多家主导水泥企业下发调价通知,水泥价格一次就上涨了100元/吨。在此前的9月底及10月6日,河南也上调了两次价格,分别为100元/吨和30元/吨。三次调价后,河南主流P.O42.5散装水泥的到厂价就达到近480元/吨,刷新了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价录。
环保成为价格拉涨助推器
哪个行业传出环保督察,相关概念股就要涨一涨,这似乎已成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上的“潜规则”。
其内在逻辑也十分明晰。环保压力下行业落后产能被淘汰关停,煤炭化工等高污染行业产量大幅缩减,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商品价格出现上涨,带动企业业绩上行预期增强,从而拉动个股价格。
除去年因错峰生产拉动板块一度大幅上行的水泥板块外,同样因环保监察而价格上涨的造纸行业,也在去年11月迎来了整个板块的七连阳。此外,今年以来受市场热捧的小金属钴、钒、稀土等,价格大涨也都包含了环保限产的因素。
可以预见的是,环保对于产业、商品甚至A股的影响仍将持续。
近日环保部已透露,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近日已全部完成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七省市的督察意见反馈。这也意味着第四批次的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启动。
有消息称,目前山东、吉林、浙江、四川等地已经召开过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的工作动员会议,四川省还先行启动了省内的环保督查,攀枝花地区部分钛矿产能已经关停。
国金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下半年环保督查及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今年全国两会上曾提出强化大气污染的防治、推进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近期环保部又明确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快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改革、开展跨区域环保机构的试点。细则、制度的明确以及督查的深入将持续催化资本市场对相关板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