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董事长赵璧生和副总姚荣卿访谈录

来源: 来源: 金圆股份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5日

 


    千磨万击还坚劲—赵璧生访谈录
 
    人们常说,有山的地方就有美丽的传说,有山的地方就有传奇的故事。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他深谙“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善于以变求存;他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凭着干事业的雄心壮志、英明的决策意识、独特的管理才能和鹰隼一样的商业眼光,一次又一次走进对手前面;他从打工仔做起,后来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者,华丽转型为一名运筹帷幄的领导者。他的身上,折射出浙商的许多特质:诚信,刻苦,坚持。
 
  “老爷子”,今年已72高龄的他,虽然仍然担任着集团的董事长,但集团的员工人却似乎更愿意这样子称呼他。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集团创始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他,就是金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璧生。
 
  记者:老爷子您好!请简单说说您创业前的人生经历。
 
  赵璧生:我的老家在浙江中西部兰溪一个叫西山寺的大山深处。那里原来居住着近200多户人家,600多个村民。由于山高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不足2分,加上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自古以来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村民一直过着饿肚皮的日子。解放前村民只有挑石灰、砍柴和讨饭三条路好走。解放后民谣还是流传着“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走的是高踏步,吃的是玉米糊……”。所以,早年我也像大多数山里人一样,上山砍过柴,用独轮车拉过石灰。
 
  记者:那么,是什么促使您有了创业的动机和行为?
 
  赵璧生:西山寺村庄周围及地下贮藏着大量优质石灰石资源,自古村民都有烧石灰的传统。当初由于时代的局限,好多年来甚至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村民还只停留在原始性的小作磨坊,采一批矿石,烧制一批石灰,挑到山外卖掉一批,用卖石灰的钱买油盐酱醋米。但祖祖辈辈以来,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与外界联系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运石灰出去,全靠手推车,遇到大雪冰冻,石灰就运不出去,物品也运不进来。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山寺人,我尝过挑担拉车的辛苦滋味,的确是苦怕了。当时我就心想:我们就这样穷一辈子吗?不,人要有志气,要甩掉贫困的帽子,我们我们为什么不靠山吃山,利用这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办一个水泥厂呢?
 
  记者:能否跟我们谈谈您最初的创业故事?
 
  赵璧生:当时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我清楚记得,1979年1月,那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在会议室里开会。我提出,西山寺要发展,绝不能原地踏步烧石灰,办水泥厂比烧石灰的经济效益增长十多倍,我们要敢于冒风险。尽管当时有人担心、犹豫,但我却马不停蹄地干了起来。当时西山寺不通电、不通路,为了修造通往山外的一条公路,我每天东家进,西家出,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经常一个人做两件事,一天干三天活。为了在建厂最艰难时搞到农业银行的5万元贷款,我几乎跑断了腿。我还利用在乡办农修造厂学到的经验和技术,自己采购设备,自己安装机器。就这样,从1979年5月20日开始,仅用了158天,一条年产6000吨水泥厂11月份就投产运行,成为兰溪第一家村办水泥厂。在无主管部门,连公章都刻不了的情况下,仅用三年,就收回了全部办厂投资。
 
  记者:请描述一下您此后的创业经历。
 
  赵璧生:头一炮打响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我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1985年,我决定追加300万元,对水泥厂进行技术改造,仅用10个月的时间建成一条新机窑,使西山寺水泥厂迅速发展到年产水泥10万吨规模。1990年,国家经济治理整顿,建材行业滑波,在众人纷纷止步时,我却追加投资400万元,引进先进工艺进行技改,扩大再生产,从而使水泥厂一跃成为国家中二型企业。1993年6月投资120万元与别村合股创办了玻璃纤维厂;10月投资创办了中外合资西华建材有限公司,并在龚塘货场附近筹建三条机立窑,年产量达到60万吨水泥生产线。1994年,我开始向异地拓展。仅几个月,“丽水水泥分厂”的牌子就挂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我于1995年组建了金圆集团的前身——浙江西山建材集团。2001年在金华市婺城区创建了金圆水泥有限公司,经省经贸委批复立项筹建二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年产总量达到200万吨。接着又在浙江临安筹建一条日产5000吨回转窑生产线。还先后在吉林、新疆、青海、山西、贵州、陕西、西藏、广东等地跨区域发展,建设了多条回转窑生产线项目。2006年8月更名为金圆控股集团。目前,集团拥有20多家水泥成员企业,年生产水泥总量达到1500万吨,并在青海、西藏形成了区域行业龙头,成为一家跨省市、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记者:作为金圆集团一次创业的创始人,您能否简单概括一下您成功创业的关键?在正在进行的二次创业过程中,您对员工有什么想告诉他们的?
 
  赵璧生:人世间每一个成功背后,无不是胸襟智慧与心血汗水凝结。不要羡慕我们现在的光鲜。在金圆取得的一系列业绩背后,所付出的无限执着与巨大努力,只言片语不足以诠释。最关键的,一是对事业有认同感,对企业有归属感;二是吃得了辛苦;三是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创业的过程大多数时候是索然无味的。
 
  另外,对于正在进行二次创业的集团来说,我们所需要的员工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学会忠诚,忠心者永远不会被解雇; 二、学会敬业,每天比老板多做一小时;三、学会主动,不要事事等人交代; 四、学会负责,保证完成任务,绝对没有借口;五、注重效率,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六、结果导向,企业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七、学会合作,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八、学会低调,不要以为自己不说,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九、学会节约,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十、学会感恩,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我可以肯定地说,具备这些素质的员工,将来不是股东,就是老板!
 

    长风破浪会有时—金圆副总裁姚荣卿访谈录

 

    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但是,他有对宏观大势的清醒把握,有对微观现象的准确判断,更有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独到见解。他常常出语惊人,金句不断,富有激情的语言令听者肃然起敬。虽然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行政工作,但和他交谈,我能从他的言语中感受到他对金圆、对环保事业发自内心的爱,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良好素质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就是金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姚荣卿。
 
    记者:姚总你好!金圆正在进行转型,你也从行政岗位转型为企业高管,请问你有疏离感吗?
 
    姚荣卿: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从事地方行政工作的人都一本正经,满嘴官腔。但我本就是个农民的子弟,不管担任过什么职务,我始终信奉保持本质,保持本色,保持本性,加上我平时喜欢学习、思考,所以来到金圆工作之后,我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应。相反,我可以发挥熟悉政策的优势,利用多年的行政工作经验,帮助企业充当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上司与下属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解决一些员工思想认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出体制后,我才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相信,在新的岗位上,我依然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
 
    记者:在金圆二次创业过程中,你将担负起怎样的职责?
 
    姚荣卿:作为金圆的一份子,与企业是一荣俱荣的关系。金圆的每一位员工都担负着在各自岗位上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奉献力量的责任。我为有幸能够参与企业的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变革而感到非常的自豪。按照集团的工作分工,我还承担着企业党建工作负责人的任务。因此,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二次创业保驾护航,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是我未来最主要的工作。
 
    记者:那么,在你的规划当中,你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姚荣卿:为了助推企业转型二次创业,我的想法是,在集团全面开展企业党建“三大工程”。一是全面推进“铸魂强基”工程。针对集团企业区域分散、党员难以集中的特点,我们将建立完善网络党组织架构体系,充分运用网络、PPT、微信群等方式拓展党员教育培训途径,对党员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同时,制订并实施《廉政风险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测评》办法,坚持源头治理、制度治企、严格问责,针对招标采购、销售管理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整治,不断强化制度先行、刚性执行力度。二是全面推进“凝心聚力”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建立党建园地,形成“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亮点”局面。大力推进金圆文化建设,在集团内倡导危机文化、狼性文化、合伙文化、包容文化,以文化凝聚力量,以文化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形成集团上下强大的正能量。三是全面推进“引领转型”工程。以“忠诚+能力+实干”为目标,加强集团各级队伍建设,尤其是突出抓好中层一把手的教育管理。重视发挥党员在二次创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通过开展党员建功立业、向党员看齐、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和组织抓生产、拓业务、促转型等主题劳动竞赛,评选和表彰在二次创业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以身边典型来引导带动职工群众向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的干事创业风气。
 
    记者:你有什么话想对员工说的?
 
    姚荣卿:我看过一篇文章,是谈人生哲理的。在这里,我想节选其中的一部分与所有金圆人一起分享。1.今天做到别人不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事,2.再长的路,一步一点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腿也无法达到。3.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份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4.做人就是要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外圆而内方,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坚持原则,圆就是处事要圆通,善用技巧,情商要商。5.智商情商会产生四种果实,善于谋划、善于说话、善于行动、善于攻关。6.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的,那就是发脾气。7.犯了过错,造成了罪业或损失,别人知道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8.成功者的三种信念:一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二是相信自己;三是事事到自己极限时,能坚持一点点,不轻易放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