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围绕郑州打造"十"字核心区

来源: 来源: 河南省发改委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17日

  核心提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发改委反复论证并组织编制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昨日正式出台,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通等配套编制的6个专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纲要确定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总体思路和目标

  “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区域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7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4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到2020年,预期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省会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突破500万人,洛阳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50万~400万人,确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空间发展布局九城市正式定位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根据各市现有基础、发展态势各自定位。与中原城市群经济关联度较强的周边城市,特别是鹤壁、安阳、三门峡等市,要调整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融入中原城市群。

  郑州市: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洛阳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开封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医药工业、职业培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许昌市:高新技术产业、轻工、食品、电子装备制造业、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焦作市:国际山水旅游城市,能源、原材料、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平顶山市:中国中部重化工城,重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

  漯河市:中国食品城,轻工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市: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四大产业发展带

  重点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强化郑州、洛阳两市在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郑州和洛阳的纺织、酿造、玻璃等企业,要逐步向城市外围转移,食品企业向郑州惠济经济开发区集聚。增强开封的产业支撑能力,新上项目重点向市区西部杏花营组团集中布局。加快发展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在新乡至漯河间南北长约250公里、107国道两侧宽约30公里范围内,重点布局电子电器、生物医药、食品、造纸、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壮大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发展带,以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在新乡至济源东西长约120公里,省道309线和南太行旅游公路之间展开布局。积极培育洛平漯产业发展带,以洛阳——南京高速公路、省道、焦枝线中段、孟宝铁路为依托,重点布局能源、煤化工、钢铁等产业。

  开通城市轻轨

  开封成为郑州的文化娱乐功能区。“十一五”期间,要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加快郑州的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与开封衔接,使开封成为郑州都市圈中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功能区,实现郑汴两市互补。“十一五”末,在郑州与开封之间形成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郑州金水东路至开封大梁路的郑汴快速通道,改造310国道郑州至开封段,尽快建成一级公路,提高通行能力。建设郑汴高速公路,与郑州西南绕城高速连接,形成开封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使新郑机场变成开封、郑州共同的城市机场,并与连霍高速形成环形高速大通道。加快推进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建设。

  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中牟—开封城市轻轨。推行郑汴两市金融票据异地清算为同城清算,实行郑汴通讯按同城收取资费。在郑东新区与中牟之间、中牟与开封之间,发展都市型农业和观光农业。

  形成快速通道

  “十一五”期间,加快郑洛互动发展,建成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全面完成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宽改造和310国道郑州至洛阳段一级公路改造升级任务,连同郑少和少洛高速公路及既有陇海铁路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道。促进郑新呼应发展,建成郑州至北京铁路客运专线,全面完成107国道郑州至新乡段拓宽改造任务。加快原阳桥北新区建设,郑州花园口黄河生态旅游区,新乡桥北—韩董庄区域开发,通过现有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和新建郑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预留轻轨线路),促进两岸呼应发展。密切郑许经济联系,建设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全面完成京港澳高速郑州至许昌段拓宽改造和107国道郑州至许昌段扩建改造任务,形成郑许之间的快速通道。

  做好开门“七件事” 郑州做“龙头”

  郑州要建设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实施中心城区组团+荥阳、上街组团+中牟组团+航空港组团+花园口组团+卫星城(巩义、登封、新郑、新密四市)的组团式空间发展;坚持“共生城市”,明晰城区功能分工。在重点支持郑东新区向东拓展的同时,加快荥阳、上街组团发展,通过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荥阳与郑州的空间对接。积极支持航空港、花园口组团和卫星城发展,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逐步建成与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互补、生态和居住环境良好的城市功能区。

  1个半小时到达中心城市

  航空运输。“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造扩建,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力争201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800万人次,成为国际国内重要的货运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客运中转枢纽;争取将洛阳机场改造提升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提升铁路枢纽地位,中心城市间40分钟到达,开建郑州城市轻轨。配合国家建成郑州至西安、至北京、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争取国家开工建设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形成郑州与区域内各中心城市间的40分钟“铁路通勤圈”。加快郑州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成郑州火车站西站区建设和零担货运站改造。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城市轻轨。

  公路交通。中心城市1个半小时到达。争取“十一五”末,实现郑州与区域内中心城市1个半小时到达,各中心城市间2个小时内到达,县城和主要旅游区半小时内上高速,使高速公路成为区域人流、物流的主要荷载通道。

  成品油管线密集

  打造全国重要火电基地。重点发展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调整优化电力结构。

  油气资源方面,重点建设北京方向至郑州至武汉、西安方向至郑州至驻马店成品油管线,扩建濮阳至洛阳原油管线,争取建设新疆、西安至洛阳原油管线。配合国家搞好第二西气东输管线的前期工作。

  加快实施“川气入豫”工程,建成四川普光至郑州至洛阳天然气管线工程。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强能源供应能力。

  形成超百亿产业集群

  “十一五”末,形成郑州电子信息及软件、洛阳硅材料、许昌超硬材料、新乡电子电池等4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引导优势企业加强联合重组,形成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铝工业、化学和石化工业4个销售超千亿、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制造业基地。

  打造沿黄文化长廊

  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把郑大、河大建成全国一流大学,积极支持其他骨干高校发展优势学科。加快高校扩容工程,建成郑州龙子湖区等一批高等教育聚集区。力争“十一五”末,区域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00万人,占全省比重达83%。

  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郑州、洛阳、开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把洛阳、开封建成具有浓郁古都韵味的区域文化中心,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沿黄文化长廊。

  六大生态工程

  加强生态建设,在黄河大堤两侧和黄河滩区,依托黄河标准化堤防,布局黄河生态工程,完成大堤造林总面积39万公顷,使黄河两岸成为横跨中原城市群的生态涵养带;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两侧,规划造林0.44万公顷,形成纵贯城市群的生态走廊;加强伏牛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南太行绿化;在东部平原实施沙化治理及防护林工程,成为城市群东部的生态涵养区;在各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环城防护林工程。

  实现义务教育全免

  2010年在区域内率先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九市市区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城市新区的居民社区,同步规划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确保城市全体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无障碍就近入学,使每个适龄学生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发展社区医疗保健,城市重点医院建立覆盖城区各社区的服务网络和登门医疗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社区体育设施,发展大众体育活动,确保70%的城市居民有近距离晨练的空间环境。

  打破户籍限制

  破除体制障碍,打破户籍限制,适时将荥阳、中牟、许昌、新乡、修武、博爱等县(市)撤县(市)建区,逐步将长垣、武陟、孟津、新安、尉氏、伊川等县撤县建市,积极推动撤乡并镇和并村联组,促进人口集聚。在济源、巩义、舞钢3个城市化率高、工业实力强的市县,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由省长任组长,省直部门和九市间成立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研究和协调解决中原城市群重大生产力布局、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与外围地区的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结合四大产业带,依托骨干企业,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吸引跨国公司和境外投资机构,努力使其成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