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将成京津冀水泥市场需求的催化剂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8日
 
    不可否认,近段时间以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的消息,轰动全国,并在一时间刷屏了。
 
    此次雄安新区的设立,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战略高度空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再次全面升级。
 
    据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超过直接对标的深圳(1996平方公里)和浦东(1210平方公里),京津冀区位优势再提升。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雄安新区建设规划中,交通建设被重点提及,与此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的思路相互承接。未来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地铁等项目对区域水泥需求具有明显拉动效应。
 
这意味着 水泥业机会来了
 
    雄安新区建设到底能拉动多少水泥市场需求?
 
    据行业数据研究分析,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新区及周边的水泥需求将逐步抬升。2016年,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0.45和0.57人/平方公里,而雄安新区仅0.08人/平方公里,保守估计,未来将有超过750万人流入雄安新区。根据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水泥需求达到峰值时的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一般在16到22吨之间,据此计算,雄安新区的水泥消费将在累积消费量为1.44~1.98亿吨时达到峰值。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20年,新区建设拉动水泥需求至少1.4亿吨!
 
    对于雄安新区设立而言,从市场区域上,水泥行业的直接受益企业将是冀东水泥和金隅股份,尤其是金隅,企业本身还具备了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地转化的资质。
 
    4月6日,在金隅股份举行的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雄安”,毫无悬念地成了高频词。
 
    该公司董事长姜德义于会上透露:“雄安新区的建设中,金隅股份肯定不会缺席”。随着设立雄安新区消息的宣布,金隅股份A股5日、6日连续涨停。
 
    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权威催化剂下,似乎给水泥市场需求利好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冷静之余的思考,当前水泥企业是否真能高枕无忧享有这块市场大蛋糕?
 
催化剂效应巨大 但短期效果有限
 
    在外界看来,雄安新区来了,它刚刚诞生,就让直接受益的水泥行业一片叫好声:可以预见,未来雄安新区将催生大量的基建、地产投资。在今后的10-20年迎来项目爆发的集中建设期,华北地区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需求也将呈爆发性增长。
 
    而对业内而言,雄安概念是否真是叫好又叫座?
 
    “目前雄安新区的相关政策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冀东水泥于月初发公告表示,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建设将带动水泥及相关建材的需求,但是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关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具体时间、周期及规划等文件,对公司具体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雄安的发展对我们有利,但(效益)不是今天明天马上产生。” 金隅股份董事会主席姜德义进一步指出,其实2017年,没有雄安概念,金隅股份和水泥行业的盈利也会有所改善。
 
    众所周知,2016年,华北水泥市场超过50%份额的两大水泥巨头金隅股份、冀东水泥正式牵手,两者合并之后公司水泥总产能在京津冀地区市占有率达60%,进一步加速了京津冀地区水泥市场整合,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这亦是当地水泥市场盈利向好的关键。
   
    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毋容置疑。其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不难看出,金隅、冀东目前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范围内没有熟料及水泥产能。
 
    “水泥企业对雄安新区长期建设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不要报以太大的预期”。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强调,由于京津冀地区水泥产能利用率很低,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当前,水泥行业必须立足从去产能增效益方面很好地推进供给侧改革。
 
    尽管水泥行业遇上了国家层面千年大计的和煦春风,但短期内能够对水泥市场需求带来多大增量是看不见的。在孔祥忠看来,京津冀地区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水泥行业“去产能、增效益”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还需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回归供给侧改革主题  去产增效是关键
 
    事实上,随着雄安新区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整个京津冀的一体化,市场的统一性更强了。反观水泥区域市场,2016年河北省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产能过剩非常严重,行业去产能增效益任务艰巨。
 
    为此,本着“减量化”原则,在满足雄安新区未来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产业的布局和规划。要利用雄安新区建设机遇,对京津冀水泥工业进行“减量、淘汰、优化布局、提升市场集中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水泥企业在将“去产增效”当成首要任务的同时,更值得关注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环境问题。
 
    “雄安新区建设将给京津冀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带来更大的约束力,可能会参照北京的环保要求,甚至环保升级”。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指出,因此,京津冀地区水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办发34号文件要求,在压减产能、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方面要做的更好,做的更快。“未来严重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还要加快关闭一部分企业,不改造达标的水泥企业必然退出市场”。
 
    可以肯定,由于产能过剩和环保等因素影响,雄安新区周边地区新增产能已几无可能。
 
    如果说雄安建设,建材先行。那么雄安新区规划在起步之初,京津冀三地水泥(建材)应走市场联合协同之路。孔祥忠副会长提出,建议当地联手建立京津冀地区水泥企业联盟。
 
    从我国经验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瞄准的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这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雄安新区的建设除了将带动其附近的沧州、廊坊、天津等地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的发展,也必定将辐射整个华北地区,带动华北地区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发展。
 
    据此,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地区的水泥(建材)协会联手成立京津冀地区水泥企业联盟,在加强城市融合下,统一开展行业自律,从而最终创立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4月20日,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河北质监局摸底雄安,对为新区建设提供建材,设备等产品的企业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防不合格产品用于新区建设。这再为建材行业敲响警钟。
 
    综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去产能增效益、推进供给侧改革仍是当前水泥行业发展关键,在此前提下,加强技术创新,加强行业自律;在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共同为京津冀地区的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筹谋划策。
 
    唯有如此,雄安概念方能在水泥行业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