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取得令业界刮目相看的骄人业绩,当之无愧地成为甘肃、青海、西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水泥龙头企业。2007年年初,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公司再次引起投资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联合公布了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名单,祁连山水泥成功跻身12家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之列。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说:“祁连山水泥在西北具有品牌优势、区域优势,进一步发展,应该承担起西北水泥产业发展和整合的责任。”这是中国水泥行业领导对祁连山水泥的肯定和寄予的厚望。
站在“国家队”这个新的平台上,祁连山水泥瞄准建设千万吨级大型水泥集团、整合西北水泥市场的目标,在经营和发展上再次发力:今年3月,公司以引领市场有序竞争、引导价格恢复增长为目的,创新营销模式,强力推动销售市场整合,水泥价格上涨并出现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公司效益也大幅提升;7月份,公司拟投资两亿多元,在兰渝铁路建设的咽喉要道——甘肃武都县,开工建设甘肃陇南首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此前,公司发布公告,拟借助资本市场,非公开定向增发1.5亿股,募集资金5亿多元人民币,用于企业“十一五”规划中青海湟中,甘肃白银、天水等地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建设和平凉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目前,招股事宜进展顺利,包括香港惠理基金在内的国内外知名金融和产业资本纷至沓来,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愿望。“祁连山”在发展上的大手笔,让市场看好,让股东充满期待。
偏居大西北的“祁连山”何以入选“国家队”?“祁连山”何以驰骋西北水泥市场,连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都成为投资者和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战略决策高瞻远瞩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永登水泥厂为主体改制设立的上市公司,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家上市的水泥企业。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永登水泥厂系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由于装备水平高、生产能力大,企业连续40多年没有发生过亏损。但是,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多种原因,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当国内新型干法水泥大量上马之时,“祁连山”却没能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尤其在1996年上市之后,受当时大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投资上陷入了多元化、跨行业的误区,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非主业的陶瓷、房地产、酒店餐饮等行业,结果回报很差,部分项目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而水泥主业产能直到2000年仍只有100多万吨,且没有一条新型干法线。公司在发展速度上甚至落后于省内其他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正是在这一年,“祁连山”领导班子完成调整,杨皓成为“祁连山”新的掌门人。面对现实的危机和纷繁复杂的竞争局面,有着多年领导经验和市场实战历练的杨皓及他所领导的团队,显示出了高超的把握大局的能力。他们冷静分析形势,果断推动战略调整,将目标市场确定为甘、青、藏,响亮提出“突出主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和新建与收购“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专注主业,致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使“祁连山”从2001年开始在发展上突然提速,当年在永登本部建成投产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改写了甘肃省没有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历史;2002年,在永登又建成投产全省第二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了公司本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的永登生产基地;2003年,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收购控股了甘肃武山水泥厂年产100万吨水泥主业生产经营性资产,组建了天水祁连山有限公司,随后,又依托新公司收购控股了甘肃浴佛水泥公司日产千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现了对甘肃东大门的战略布点,形成了以天水市为中心市场的武山生产基地;2004年,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平凉建成投产了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以平、庆地区为中心市场的平凉生产基地;2006年,又斥巨资收购了大通河公司年产18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了跨甘青两省、以西宁为中心市场的大通河生产基地。至此,四大生产基地遥相呼应,由点到面、由东向西覆盖,辐射甘、青、藏及周边地区的战略格局初步形成。“祁连山”一年一个台阶,生产规模由年产100万吨猛增到68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最大和最具活力的水泥业领军企业。
管理创新活力迸发在发展上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祁连山”近几年在企业内部强力推进管理创新,以适应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新形势。他们在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引进ER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以扁平化管理为目标,再造业务流程,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层次,构筑集团公司、子公司、作业区三级管理平台。这项改革实施后,二级单位和管理人员大幅精简,集团公司的决策职能、子公司的生产指挥职能和作业区的操作职能得到强化,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执行力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今年企业以人为本,继续深化改革,增加活力,提高职工收入,用人上实行竞聘上岗,分配上向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倾斜,形成了内部充分竞争和市场化管理的充满活力的新机制。
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近几年“祁连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祁连山”出色的资本运作分不开。大跨越需要大的资金支撑。“祁连山”通过规范的管理,不断增强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公司先后3次配股成功,共融资5.1亿元。在公司创立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总股本由上市初的7000万股增长到3.96亿股,增长4倍多;总资产由上市初的3亿元,增长到21亿元,增长6倍;净资产由上市初的1.8亿元,增长到8.67亿元,增长了3.82倍。
2007年,“祁连山”受多种利好因素推动,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板块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企业前景看好,进入提高效益、提速发展的新阶段,迎来了又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为了紧紧抓住机遇,公司今年年初发布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理念,强强联合,提前实现打造甘、青、藏地区千万吨级大型水泥集团的发展目标。目前,企业正广泛接触有意向的投资单位,各项工作都在积极扎实的推进中。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专业分析人士认为,从2007年开始,“祁连山”将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代。这绝非言过其实。
从市场层面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甘、青、藏区域内一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像黄河上游有6座大中型水电站、大坝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特种水泥,基本上都使用祁连山牌水泥。投资555亿元的兰渝铁路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铁路工程80%的桥梁和隧道需大量使用高标号水泥,其中大部分铁路线工程处于“祁连山”的市场覆盖范围内。今年开工的铁路还有四五条之多。甘肃东部高速公路大会战也已拉开帷幕,包括平定高速和天定高速在内的6条高等级公路相继开工。不久前,国家又将甘肃天水市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经济带,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
这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工期时间长,对水泥的需求量巨大,而且对水泥的品质及水泥企业的供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将为祁连山水泥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从政策层面看,前些年困扰“祁连山”的一系列问题,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将迎刃而解。税收、环保、差别电价、换发生产许可证、水泥新标准及地方政府承担淘汰落后水泥的考核指标,所有这一切,对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产品质量稳定的大型企业来说都将是绝对的利好消息。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祁连山”有望从近几年不得不与众多小企业混战的尴尬中解脱出来,真正展示西北水泥王者风范。
对未来的发展,“祁连山”人充满了坚定的信心。“祁连山”董事长杨皓告诉记者,近几年“祁连山”每年建设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从2007年开始,公司将提速发展,按照既定的规划和战略,在一年内上马两条生产线。7月底以前,公司要在甘肃陇南和青海湟中同时开工建设两条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要通过加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市场控制能力,填补小水泥淘汰后腾出的空间。在定向增发成功后,公司还要在甘肃白银、天水、平凉分别上马新的生产线,在3~5年内要新建6条生产线。同时,企业仍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待条件成熟后,在甘肃、青海等地有选择地收购两三家有规模的水泥企业。总之,通过新建与并购,“十一五”期间,祁连山水泥年生产能力要争取达到1200万吨。在做大企业的过程中,未来“祁连山”将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努力提高公司价值,以更好地回报股东和职工。
来源: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