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报告要点
“一带一路”将于5月迎来重要催化剂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内在逻辑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要把规模巨大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转移出去的阶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面对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产业,行之有效的一条路径便是把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转移到其它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具备各国之间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的合作基础,合作潜力和空间大。
“一带一路”的投资逻辑:把握区域和基建两条主线
具体到投资逻辑,我们认为应当把握区域和产业两条主线,一方面,“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发展空间打开;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迎来更大的增量市场。
在梳理区域线索前,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的关键取决于相关区域在与沿线重点国家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而中亚和东南亚是重要合作主体,与中亚和东盟接壤的新疆、西藏、广西、云南是重点区域。此外,新疆和福建分别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无疑需要高度重视。同时,沿线港口类公司也需重点关注。
1、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关公司有北新路桥、青松建化、天山股份、西部建设、广汇能源、新疆浩源、特变电工等;2、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相关公司有厦门港务、福建水泥、福建高速等;3、西藏:中国对南亚国家开放的桥头堡,相关公司有西藏天路、西藏城投、西藏珠峰等;4、广西:唯一同时参与“一带”和“一路”的省份,相关公司有北部湾港、五洲交通、柳工等;5、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相关公司有云南铜业、云南城投、文山电力等;6、港口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突破点,相关公司有大连港、锦州港、连云港、深赤湾A等.
基建投资主线下,重点关注建筑和工程机械两条线索,其中,建筑相关公司有北方国际、中国交建、中国化学等,机械相关公司有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
“一带一路”将于5月迎重要催化剂
“一带一路”将于5月迎重要催化剂。据新华网消息,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以后,“一带一路”机会之窗开启。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全球超过64%的人口将因此受益,覆盖面超过全球GDP的30%,区域国家经济增长对跨境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2012年达34.5%,远高于同期24.3%的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内在逻辑
中国推出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偶然的,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大战略。从经贸合作角度看,目前我国已经到了要把规模巨大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转移出去的阶段。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变成最大的出口国,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我们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领域逐渐丧失比较优势。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面对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产业,行之有效的一条路径便是把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转移到其它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以日本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东盟其他国家,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的依次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整个地区的经济腾飞,即经典的“雁阵模式”。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一带一路”具备各国之间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的合作基础,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
从实践来看,也确实如此,“一带一路”贸易额指数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5)》:
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我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987个,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
同期,我国企业投向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
截至2015年底,我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建区企业累计投资70.5亿美元,入区企业1209家,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20.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4.2亿美元,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
“一带一路”的投资逻辑:区域和基建两条主线
从投资逻辑看,我们认为应当把握区域和产业两条主线。具体来看,建设“一带一路”,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布局优化,因此落实到投资上,一方面,“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域的发展空间打开;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迎来更大的增量市场。
(一)区域线索:中亚和东南亚是重点,重点关注国内与之密切合作的区域
在梳理区域线索前,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域的关键取决于相关区域在与沿线重点国家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其中,中亚和东南亚是重要合作主体。
就“丝绸之路经济带”来看,建设运行的初级阶段将主要涉及中国和中亚各国,未来将会逐步涵盖和辐射中东欧、西欧以及西亚、北非地区等更广泛的区域;
新“海上丝绸之路”,目前的合作主体将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今后还可延伸至印度洋、中东、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中亚和东盟是一带一路路线上的关键节点,是走出国门的重要区域。进一步可以推理出,与中亚和东盟接壤的新疆、西藏、广西、云南是重点区域。
除此之外,新疆和福建分别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无疑需要高度重视。同时,沿线港口类公司也需重点关注。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新丝绸之路”上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针对新疆提到: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近期,新疆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疆内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同比增长50%,而2016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近一万亿,对应5000亿的增量。我们认为新疆基建投资如此大规模的增长,符合其“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战略定位,有其必然性,同时也强化了市场对“一带一路”战略其他核心区的预期。
相关公司有北新路桥、青松建化、天山股份、西部建设、广汇能源、新疆浩源、特变电工等。
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既是连接台湾海峡的重要通道、太平洋西岸航线的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实施方案》:
从功能定位上看,福建被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从合作方向看,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重点合作方向是打造从福建沿海港口南下,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向西至印度洋,延伸至欧洲的西线合作走廊;从福建沿海港口南下,过南海,经印度尼西亚抵达南太平洋的南线合作走廊;同时,结合福建与东北亚传统合作伙伴的合作基础,积极打造从福建沿海港口北上,经韩国、日本,延伸至俄罗斯远东和北美地区的北线合作走廊。
结合《福建省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我们认为厦门是福建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城市。根据港口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规划,到2018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其中集装箱1600万标箱;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厦门港稳居千万标箱集装箱大港行列;福州港成为集装箱运输和外贸整车进口重要口岸;湄洲湾、罗源湾大宗散货接卸转运中心初具规模,大宗散货吞吐量均超过亿吨;福建港口成为两岸海上直接往来的主通道、主枢纽。
相关公司有厦门港务、福建水泥、福建高速等。
西藏:中国对南亚国家开放的桥头堡
“一带一路”将为西藏振兴提供宝贵的战略机遇。从地理位置看,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缅甸、不丹等国家接壤,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是联系内外的重要枢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这一区域融合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提出了围绕打造面向南亚的大通道,加快建设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推进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南亚大通道是由通道、口岸、城市和产业有机集成的西藏全面开放战略体系,依托西藏与尼泊尔、印度、缅甸、不丹等周边国家密切往来的城市和口岸,连接内地经济区,形成经济交流大通道。目前,西藏自治区正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区内五个口岸将作为其经济发展转型、发展国际贸易,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的突破点,逐步将西藏打造成为中国陆路通往南亚国家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构想是以西藏作为中国对南亚国家开放的桥头堡,以樟木、吉隆、普兰、亚东等口岸为窗口,以拉萨、日喀则等城市和内地援藏省市为腹地支撑,推进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不丹、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经贸、物流、投融资等合作与发展。
相关公司有西藏天路、西藏城投、西藏珠峰等。
广西:唯一同时参与“一带”和“一路”的省份
广西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针对广西提到: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参与者,广西区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唯一同时参与“一带”和“一路”的省份。从“一带”方面来看,广西是唯一参与其中的沿海省份;从“一路”方面来看,相较于北方沿海省份,广西的历史底蕴更为深厚。特别是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结合部的北部湾港,作为我国西部唯一沿海地区,北部湾是西南地区出海口最便捷的通路,也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
相关公司有北部湾港、五洲交通、柳工等。
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云南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针对云南提到: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从区位看,云南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并通过中东连接欧洲、非洲。一方面,云南可以借助桥头堡建设的良好政策沟通,在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做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发挥重要门户作用。另一方面,云南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区域合作高地作用,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
相关公司有云南铜业、云南城投、文山电力等。
港口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突破点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针对港口提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从受益逻辑看,一带一路对港口物流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即货运吞吐量的有效提高。 具体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加强了各类运输方式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沿线贸易的发展,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继而提高港口的货运吞吐量,直接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
相关公司有大连港、锦州港、连云港、深赤湾A等。
(二)基建线索:建筑和工程机械最受益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一单位基建产出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个单位的生产扩张,并推动下游相关产业3.05个单位的供给扩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都有庞大的需求。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政策简报显示,2010 年到2020 年间,亚洲地区需要约8.22 万亿美元用于电力、交通、通讯、水利和环保领域的设施建设,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占总需求的50%以上,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需要2.1 万亿美元左右。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庞大需求为中国加强在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供了大量机遇。“一带一路”亚洲沿线国家未来在公路、铁路、港口、油管、桥梁、输电网路、光缆传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将衍生出大量投资合作机会。
从时间来看,2016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0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2016年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对外工程承包,不管是新签合同额还是占比,都较2015年增长明显,1260亿美元的新签合同额在2015年的926亿美元增长了36%;“一带一路”新签合同占比从2015年的44%增长到2016年的51.6%。
基建投资主线下,重点关注建筑和工程机械两条线索,其中,建筑相关公司有北方国际、中国交建、中国化学等,机械相关公司有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
风险提示:1. 工程和项目实施层面风险。2. 经济形势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