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2006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今年的订货会,在由市场主体要素及购销双方根据市场供需确定市场价格、优质优价、同质同价等诸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可以预见,未来煤炭市场由资源配置决定市场价格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微观主体的市场理性将进一步加强,来自市场本身的内部波动幅度也将进一步减小。
一、2006年煤炭市场回顾
回顾2006年国内煤炭市场态势,基本上是在波折中前进、波动中运行。按表现不同,可以把全年的煤炭市场大致分为前半年的总量过剩、市场低迷阶段及后半年的市场需求逐渐恢复、运力不济进而形成产能过剩“屏障”的市场上行阶段,两个阶段的基本运行特征为——第一阶段:经过近几年煤炭洗选业投资的大幅度累积,2006年上半年不少国有和地方煤矿产能开始结束投资而部分形成现实产能,由于2006年国家着重于环保、节能降耗等宏调政策的实施而关停小煤矿、抬高煤矿准入限制的政策实施没有实质性进展或者力度不足,导致了可供煤炭资源大量增加而需求委靡,主要用煤行业如钢铁、电力等大多数用户的煤炭库存直线上升,对整体煤炭市场持续形成下行压力;第二阶段:7月份以后,基本态势是煤炭供需衔接偏紧,价格上扬。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在关停中小煤矿及煤矿准入政策上出现明显推进,而且使社会形成了未来煤炭开采成本完全化、煤炭采选成本即将大幅上扬的正确预期,二是受国外需求的拉动及国内外价差的贸易动力作用,钢铁、焦炭等重化工产业市场在出口拉动的影响下,形成了新一轮的价格恢复性上涨,对煤炭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及上行引力;三是受重点铁路运力的转移和调配衔接(大秦线增量)影响,北方铁路运力在2006年11月以后出现近年来罕见的紊乱和紧张迹象,对北方尤其是关内调入东北的煤炭供给形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2007年中期国内煤炭市场走势预测
进入2007年,国内煤炭市场基本承接了06年年底时的趋势而向趋紧方向深化,目前的走势是否具有延续性或者说会持续多久?对2007年中期国内煤炭市场的走势的看法,笔者认为将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
1、经济基本面的因素。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继续深入及国外需求的同步减弱,2007年中国GDP增长可能在8%以下,从而使07年即将成为自2001年起始的经济增长周期的“拐点”。目前,影响经济“又快又好”的几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由于过度国民储蓄引发投资过度的问题——过度储蓄增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压力,进一步使投资性贷款增加,一方面会形成新的投资及重复建设,另外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增长失衡;二是工业投资过热增长导致产能过剩继续向纵深发展。当工业品持续以快于国内消费增长速度增加时,便被迫形成大量出口,大量出口既造成巨额国民福利损失、环境污染加剧,又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同时形成巨额贸易顺差,由此导致外汇储备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反过来又要求M2供给规模不断增加;三是消费增长偏慢,与投资及出口增长不相协调的问题。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历年扩大并已达到相当悬殊的程度,基尼系数已超过0.4。收入分配不公平直接导致消费结构失衡,即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而低收入群体虽具有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却在不断下降。
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结构性矛盾目益突出的现状,国家的预期宏观调控政策将对煤炭行业施加下列影响:(1)煤炭出口退税完全取消及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进一步导致国内供给增加,同时国际煤炭现货交易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使出口企业煤炭出口利润及积极性降低;(2)煤炭资源税调节迫使煤炭开采成本增加,价格上行。但价格上行的可能性及上涨幅度与当时的市场供求态势及用户可承担上涨的能力高度相关。另外,成本上升也促使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形成合理预期,从而降低整体供给;(3)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通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控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仅会一定程度上放缓新建产能的释放速度,但不可能形成对释放产能的永久性“梗阻”,一方面因为部分投资来自企业的累积利润,处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约束范围之外,另一方面,从2001年以来煤炭行业投资增长的速度来看,呈现渐次递减的趋势,2003年为140%多,到2006年降低为40%左右,说明产能已经不由我们控制的变成了现实,利率等经济变量对投资的调节作用在未来一段时期不会发生很大的作用。煤炭市场的“拐点”和宏观经济的拐点,极有可能在产能集中释放的时候同时显现。
2、市场供需层面的因素。为淘汰落后产能保证安全生产及控制总量,我国计划在今明两年关闭4861处小煤矿。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落实2006-2007年关闭矿井计划目标的通知》,中国2006年将关闭小煤矿2652处,2007年将关闭2209处,中小煤矿的关停会进一步压缩占比达1/3以上的煤矿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总体供给。与此同时,煤炭洗选业投资增量的不断下滑,预示着2007年在建新产能的释放速度及节奏将明显快于已经过去的2006年。从需求来看,国家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约束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单位产品煤炭消耗将走低(最近国家已公布了有关高耗能产业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以力促节能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同时,受人民币升值及出口税率调整的影响,国内工业产品的外部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工业产品产量增量继续下滑,对煤炭等能源产品的需求也将硬性走低。从总的趋势来看,由于各微观主体市场理性的提高,新的供给与需求将形成新的平衡点,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大涨大落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3、铁路运力因素。铁路运力左右着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铁路运力的不均衡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需的不均衡。由于铁路线路改造的原因及铁路投资增长速度低于其它工业行业,使得铁路运能不可能使供求达到完全吻合,铁路运力偏紧将始终贯穿整个2007年。另外,由于大秦线运力增量(在2006年2.5亿吨通过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万吨,达到3亿吨),最近一段时期华北及东北口的煤炭调拨遭受严重影响,并几近瘫痪状态。追求大秦线的满负荷运转,使得原本平稳运行的北方运力频频告急,华北尤其是东北地区依靠从关内调入煤炭的大中型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未来上述状况可能会逐步好转,但彻底好转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4、政策性成本上升因素。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批复,我国将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省区出让新设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除特别规定之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此前企业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必须对剩余资源储量评估作价后,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同时,试点省区煤矿企业要依据矿井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列入成本。政策性成本上升将支撑煤价高位运行,并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综上所述,2007年中期国内煤炭市场将继续平稳、高位运行,在建产能释放速度将明显加快,铁路运力仍将是影响供求的关键性因素,开采成本上升将支撑煤价高位,并不排除继续上行的可能。
三、行业性政策建议
1、本年度支撑煤价上行的主要因素为成本推动,如果价格上涨了,成本的增加却打了折扣,所导致的结果是微观企业利润水平提高,进一步刺激煤炭行业投资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加剧。所以从政府调节的角度出发,价格上行的同时应当加快煤炭资源税制的改革步伐和全面铺开,以保证国内煤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由关内调入东北地区铁路煤炭运力不济的状况应当引以为重,以维持区域煤炭市场的大体平衡。东北历来为重化工业区,冶金、机械制造及装备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但大多数冶金用煤、电力用煤等需从外地调入。如果煤炭调入遭受影响,这些优势企业产能不能正常发挥,结果只会导致国内落后产能进一步死灰复燃,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对落后冶金产能的全面淘汰。所以煤炭运力的整体衔接和部署必须与用煤企业的状况、能耗水平等高度协调,这与2007年煤炭订货会的会议精神是比较吻合的。
来源:中国煤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