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根据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战略部署,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成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工程服务板块。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在中国建材的战略引领下,紧扣时代脉搏,抢抓发展机遇,加强自主创新,用新技术发展传统业务,用新成果开辟新兴产业,同时整合资源,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实施“走出去”,在结构调整中抢占了先机,在转型发展中实现了跨越,10 年间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0倍,净资产增长了22 倍,实现了从转制科研院所到科技型企业集团的华丽转型。
短短10 年发展历程,记录着风雨沧桑、披荆斩棘的奋斗足迹,演绎着日新月异、势如破竹的发展速率,缔造着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科研精神……
打造升级版产学研合作平台,凝练领跑市场的核心技术
“市场竞争中,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一个企业要想领跑市场,必须做未来3-5 年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建材国际工程董事长彭寿在发展之初就明确,“必须练好内功,依靠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实现企业发展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领跑行业。”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围绕发展战略,依靠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光电玻璃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自主研发平台,与国际对标,打造升级版的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融合,向行业“高精尖”领域迈进。国际层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合作设立中国建材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重点寻求突破碲化镉材料及新材料替代的研究开发。与英国曼彻斯特皇家纳米研究院开展石墨烯技术合作。与世界领先的预制混凝土技术及装备供应商芬兰ELEMATIC 公司合作,拓展新型房屋市场。携手三菱商事成功开拓水泥余热发电市场。携手旭硝子共同推广玻璃节能环保业务。与施耐德公司进行能效管理合作,联合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中法制造平台。公司董事长彭寿在2012 年6 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当选国际玻璃协会主席。
国内层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上硅所开展战略合作,与东南大学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年来积极承担国家973、86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参与二代浮法玻璃及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究,就行业前沿、共性、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省部级科技类奖30 多项,国家授权专利1000 多项,多项成果居国际前沿水平。获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
业务创新,打造中国建技术出口“航空母舰”
在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董事长“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在行业内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施了“以EPC 为主、相关业务并存”的国际化工程公司这一全新的公司业务模式,率先参与承包工程竞标,开创了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先河,也开辟了企业工程化的“康庄大道”。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通过打造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实施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工程总承包“走出去”战略,业务范围延伸至东南亚、非洲、中东、前苏联、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我国建材行业从单一技术出口向技术装备成套出口的跨越,打响了“中国制造”。
浮法玻璃技术和装备引领世界,在中国出口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90% 以上。为印尼、伊朗、印度等国建成的浮法线,颠覆了国际玻璃界对中国制造“低端”的偏见。出口全球最大吨位的韩国现代汽车1200 吨浮法线,得到业主高度评价。为国内玻璃巨头福耀、信义在美国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助推产能转移。与阿尔及利亚、越南、印尼等国进行国际产业合作,在南非打造建材工业加工园。
水泥工程以精求强, 赢得国际水泥巨头的一致认可,实现海外EPC 全业态长期盈利。在前苏联、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南非、印尼等地多点布局。在哈萨克斯坦,用中国的装备建造了世界一流的水泥工厂,业主无索赔地签发了项目接收证书。阿塞拜疆5000 吨项目成为《人民日报》“一带一路”宣传典型。依靠EPC 成功经验及产业链协同,新能源工程快速成长,成为全球最大EPC 电站制造商。签约英国、南非、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光伏电站项目近5GW,总包东盟最大光伏电站泰石化50MW 项目,李克强总理亲自见证合同签署。将新能源和建筑相结合,在海外建设“加能源5.0”绿色建筑王国,着力打造“Triumph Green Town”,签订智利、英国、西班牙、南非等绿色小镇2.8 万套。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李克强总理亲自到展台视察,鼓励积极开拓拉美的平板玻璃、水泥、新能源和新型房屋市场。
2008年5月6日 土耳其akcansa 6000吨水泥生产线投产仪式
10 年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实现从传统玻璃工程服务向水泥、新能源、绿色建筑等制造服务业转型,成为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程服务集团公司,工程总承包毛利率达20%,海外项目无一亏损。名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及工程总承包企业前15 名,上海“走出去”先进企业前4 强。
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在中国建材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战略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围绕“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模式,产研结合,改造传统平板玻璃、水泥产能过剩行业,助推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洛玻600 吨示范线经过技术改造,成功拉引2 毫米玻璃,满足汽车级加工玻璃要求。中联玻璃600吨高档汽车玻璃生产线成功投产,实现生产线更新换代。华光集团实现产品转型,生产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基板玻璃,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内30 余条老旧水泥生产线实施节能技改,鲁南中联2x2500t/d 水泥生产线节能减排技改,产能大幅提升50%,能耗却降低30%,综合指标行业领先。设计建造世界级低能耗的泰安中联5000t/d 水泥智能工厂项目,采用“互联网+ 水泥制造”,能耗节约20% 以上,生产率提高80%,成为水泥行业首个也是唯一工信部“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全球契约组织2015“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成果”。
加快玻璃、水泥工厂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改造。率先建成国内首条浮法玻璃全氧燃烧配套余热发电生产线,实现氮氧化物零排放;全面占领脱硫脱硝市场,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玻璃行业环保工程技术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95% ;建成国内首个烟气高温干法脱硫脱硝系统示范工程。
集成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持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8月30日 成都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点火成功
在中国建材大力发展“三新”(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产业战略部署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依靠创新主引擎,以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为方向,发展出信息显示玻璃技术,再到光伏玻璃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等高端产业链,在行业形势不利的大气候下依旧营造出有利于企业“稳增长”的小气候,转型成效非常显著,持续打造工程技术服务上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信息显示用电子超薄玻璃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国内无法自主生产,这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显示产业发展一直受制于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自主研发的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技术,能稳定生产出中国乃至世界最薄的0.2 毫米超薄玻璃基板,替代面板行业对玻璃基板的二次减薄,极大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关键产品,目前正在向世界最薄的0.13mm 柔性玻璃进军。同时建成的国内首条0.3mm TFT 生产线,通过推进设备环保化、超薄化技术改造,一期一线技改项目良品成功下线,良品率稳定在90% 以上,最高达到96%,产品质量在最短时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过康宁成为京东方第一大供应商;并研制出0.4 至0.7 毫米TFT 无砷玻璃。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国际高端8.5 代高世代线。超薄TFT 液晶显示玻璃和超薄触摸屏玻璃两项技术,刷新中国玻璃发展史纪录,打破国外对电子信息显示行业上游关键材料的垄断,有力推动我国从建筑玻璃大国向电子玻璃强国的完美升级。
光伏玻璃是太阳能电池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围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大力发展超白高透光伏玻璃,研发世界首创的一窑多线工艺,产品质量通过国际公认的瑞士SPF 太阳能检测中心最高级别U1 级认证,打破国外对微铁高透过率玻璃(也称光伏玻璃)的长期垄断,支撑了国内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平板玻璃服务于新能源的新产业,使得我国光伏玻璃产业得以诞生及快速发展。这项科技成果荣获2011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利用这系列成套技术生产出的光伏玻璃产品,在国内及全球市场分别占到约85%、45% 的份额。建设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合肥新能源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生产线,行业领先,产品高透高强,料方低铁低硫,排放低碳低氮,供不应求。
凭借在光伏玻璃领域的核心技术,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快速把握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和世界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契机,转型横向切入新能源产业链。2011 年收购国际顶尖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水平的德国CTF Solar 公司,提升新能源工程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德国CTF Solar 公司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实验室技术转化率达到16.4%,成为中国新一代薄膜电池技术和产业的新星。
2013 年践行“央企市营”战略,重组拥有800MW 产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商浚鑫科技,延伸太阳能产业链。重组后浚鑫科技迅速走出困境, 总产能跃至1GW,2016 年营业收入有望超40 亿。至此,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新能源业务打造出从研发到太阳能模组生产到电站工程服务的全产业链,弯道超越,跻身全球新能源第一方阵。并开始进军光伏农业,开拓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新领域。目前,新能源业务占公司收入比迅速提升至50% 以上,有效填补传统工程市场的萎缩。为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机遇,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围绕“工业4.0、两化融合”发展新趋势, 进军自动化智能装备、环保节能装备。跨领域重组上海埃蒙特发展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离线Low-E 镀膜玻璃装备技术”通过验收,各项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成功在多条镀膜线上使用;建设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为建材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正是依靠创新这一核心引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逐渐形成了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效益化的良性动力循环体系,在传统建材市场饱和与过剩的环境中,率先实现了逆境突围,打造了工程服务转型发展的升级版,成功绘就了“中国梦”的绿色建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