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中下游水泥市场高层论坛上,七省一市的水泥协会介绍了各地与水泥行业有关的经济指标以及对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从各省的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今年的市场开始大变脸,水泥产量增速出现了负增长,面临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局面,导致行业效益受到了严重冲击,形势异常严峻。
客观因素支撑力度有限
去年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为水泥企业降低成本,为行业贡献一部分利润,但按照今年的形势来看,煤炭行业贡献的力量将越来越有限。
尽管今年铁路投资不断加码,据悉,今年1至6月份,国家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1.3亿元,同比增长12.7%;新线投产2226公里。据业内人士分析,全年总投资额有望达8000亿元。
根据中铁总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这是继201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26.52亿元后的第二高。其中新线投产8427公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如果上述业内人士分析预测的铁路投资数据准确,回顾数字水泥网年初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产量24.76亿吨,同比去年增长仅为1.8%。是1991年以来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年”,可以说明铁路投资难以大幅拉动行业需求。
虽然热议了很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方案陆续发布出来,也是多重利好因素,但要全部实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今年的市场作用可能并不明显。
行业自律尤为重要
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了,虽然水泥行业在淘汰落后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年年淘汰,淘汰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新增产能也是年年释放,说明淘汰的形式需要创新。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在《“十三五”水泥产业政策研究导向探讨》一文中指出“不能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就没有意义,化解产能过剩就成泡影。同样,在清理产能过剩中,就是要优胜劣汰,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是必然的”。
他还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将32.5强度等级水泥品种,从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中调整至GB/T3183《砌筑水泥》”,他还指出“标准调整后,中国水泥的品质质量将大幅度提高,将彻底打击假冒伪劣水泥市场,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建筑提供高品质的水泥产品” 。
但上述方法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今年的市场来说,行业自律显得更为迫切一些。当前,部分地区由于企业所处的情况不同,在维护市场方面还不能完全达成共识,造成行业自律难以实现,对市场和企业自身都会产生影响。
在行业自律方面,湖北省的经验值得借鉴。根据数字水泥网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企业中,湖北地区主导企业在维护市场方面做出了表率,9月份以来价格稳中趋升,有利于改变低盈利现状。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平在长江中下游水泥市场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也说明了湖北地区的情况有好转的趋势,他说“通过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下半年,我省水泥行业经济形势开始有所好转。一是水泥产量反弹,我省7月份水泥产量1016万吨,比6月净增113万吨,并成为今年首次月产量过千万吨的月份;二是水泥价格反弹,8月中下旬,全省水泥出厂价普遍提高20元左右;三是销售收入提高,7月份全省水泥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05亿元,比6月增加3.59亿元,比上半年月平均销售收入提高15.18%”。
放弃眼前“小我”利益 赢得长期“大我”发展
行业在面对经济稳增长、需求放缓、环保标准趋严等系列压力的痛苦和挣扎下,必须痛下狠心,这就需要水泥企业哪怕暂时牺牲小我,以大局为重,未来必将成全大我,帮助全行业在转型的过程中“破茧成蝶”。所以,目前,就行业情况而言,团结起来就能够实现至少大家都能有饭吃,何乐而不为呢!但只要有一家企业一意孤行,不但这家企业会“挨饿”,还会连累其他企业也跟着“饿肚子”,何苦呢!
现状是,很多中小水泥企业还在被动等待投资机会,坐以待毙,还没有从“4万亿”的“大馅饼”的侥幸心理中走出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大局。事实证明,市场是无情的,随着国家对环保标准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会给任何企业偷懒和投机的机会。环保标准不达标就要被淘汰,产品质量跟不上就要被淘汰……总之,“落后就要挨打”,而且迟早要被踢出局,到时别说“馅饼、米饭、馒头”没有,连“汤、粥、水”都没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