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煤炭事关全球利益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02日

   中国和美国在能源方面的未来无可避免地联系了在一起。两国在遏制气候变化、保持经济增长以及增进能源安全方面的努力,都有赖于煤炭和洁净煤技术。

   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称,在未来25年内,中美两国共需要1.5万亿瓦特新的净发电量,是美国现有产能的1.5倍。

   然而,即使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方面大举投资,它们在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也只能达到18%左右。在未来数十年内,新的核力发电还无法形成规模。天然气发电则受制于有限的供给、地点以及交通运输。

      目前,煤炭是最便宜、最可靠的解决方法。中国和美国均拥有全球30%以上的煤炭储量。

      然而,面对气候变化,新建设施需要比现有燃煤技术更为清洁。

      能源行业是人为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在电力行业,煤炭发电是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国际能源机构估计,2030年之前美国和中国建造的火力发电厂,每年将给大气中增加16亿吨碳——相当于目前美国全部的碳排放量。

      中美两国将只能通过对煤炭行业新型能源技术以及跨境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来实现长期的能源安全,并大幅削减碳排放量。

      在美国,数十亿美元正涌入新的能源技术。在中国,Sasol公司正在建设两个50亿美元的煤炭液化设施;中国太阳能产品制造商的首次公开发行受到热烈追捧;通用电气(GE)和其它公司则在制造风力发电涡轮。

      技术的繁荣发展,没有实质性地改变中美两过煤炭发电的根本局面。

      首先,通用电气、西门子(Siemens)和其它公司应与中方合作,在中国建设较为清洁的煤炭气化设施和其它发电设备,以便部署在中美两国。

      其次,中美两国应颁布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不再使用传统煤炭技术。

      第三,两国应鼓励跨境投资和下一代煤炭发电技术的应用。

      最后,两国政府、投资者和发电部门应加速部署碳汇技术。大多数低排量煤炭发电技术能够将排放的碳收集起来,并将其以地质的形式进行处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在中美两国发展低碳排量煤炭设施的合作与联合投资,将既有利于两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利于全球环境。

      托德•格拉斯作为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Heller Ehrman)的合伙人,负责能源事务团队。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