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首覆盖全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来源: 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8日
  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
 
  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不难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成为今年31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
 
  2014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大气污染治理的只有西藏和宁夏。而今年,31省市全部将大气污染治理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各项目标,有的还“自我加压”,将目标量化为具体数字。
 
  目标量化
 
  2013年,雾霾波及我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为此,北京等15个省份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到治霾或PM2.5治理。
 
  去年将治霾目标量化的北京,并未完成预定目标。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实际下降了4%,而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是下降5%左右的目标。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坦承:“还有一定差距。”不过,若参考国家下达的下降2.5%的任务,已属超额完成。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在2014年中国空气最差十城中,京津冀就占据八席,区域内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平均超标1.6倍以上。
 
  记者统计发现,在今年的省级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14个省份提及治霾。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治霾目标量化,依旧定为PM2.5浓度下降5%左右。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则将PM2.5全年下降目标定为4%以上。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14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今年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对空气治理提出量化硬指标的还有另外一种,重庆提出都市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40天以上。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PM10平均浓度继续下降,努力减少雾霾天气”,虽无具体数字,但却是安徽省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少雾霾天,对大气污染防治做出具体要求。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严控污染物排放,让群众看到治霾新成效”。
 
  区域协作
 
  有了硬指标约束,各地还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
 
  “联防联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编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完善预报预警、科技治污、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的实施力度。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PM2.5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任何一座城市都难以独善其身,必须要加强联防联控。2015年北京将推动加强区域协作,牵头编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明确空气质量改善的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
 
  此外,天津、河北、江西、上海、重庆、湖南、山西、四川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联防联控”的表述。显然,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单打独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效果并不佳,必须联手共治。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与自身探索,提出了一些创新治理举措。比如,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是排污企业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管,不留监管死角、不存执法盲区,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协商京津建立生态横向补偿制度,创新节能减排机制。
 
  密集立法
 
  依法治霾,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流露出的一个明显倾向。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加大科学精准治霾、依法依规治污的力度,出台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规划。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重拳打击违法排污,严厉处罚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行为。
 
  地方正在加紧出台治理污染的配套规定,使治污有法可依。安徽省刚通过《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于3月1日起施行,号称安徽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天津市也刚通过《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法治护航清新空气。
 
  同一天施行的还有《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重污染天限行、“限牌”需提前30天公告、居民区禁止露天烧烤等内容都正式入法。
 
  此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出台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实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措施。此外,北京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涉及拥堵费、机动车排放标准等,以降低此类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