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环保治污、创新、民生、京津冀,这五个关键词,将成为2015年北京市财政预算资金重点流向的五大领域。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财政计划安排资金61亿元,推动新机场拆迁,张承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林建设,打造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平台。
在1月23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之际,北京市财政局代表市政府,向人代会提请审查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
“营改增”拉低财政收入
在收入方面,财政报告指出,从经济运行看,预计北京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衔接。
从政策调整角度看,“营改增”试点改革将扩围至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业,在北京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占比较高,减收影响尤为突出。在目前中央尚未明确具体改革政策的情况下初步匡算,报告预计“营改增”试点改革扩围拉低财政收入约3.2个百分点。同时,对信息服务业等六个行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减少财政收入。
所谓“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改革的简称。其目的是消除货物和服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所产生的重复征税等问题,是中国“十二五”时期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北京市2012年9月1日正式启动“营改增”试点。目前,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已经顺利完成税制改革。
按照中央“十二五”末完成改革的目标要求,“营改增”试点范围将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相应废止营业税制度。
从产业调整看,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疏解工作深入推进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从改革支撑看,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全市新设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强了企业活力,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交通运输预算资金最多
北京市财政报告提出,“吃饭的钱要保”、“干事的钱要统”,市级预算资金将重点聚焦五大重点领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北京市财政“力保”、“必统”的,居五大重点领域之首,将安排资金895.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管理资金高达470.4亿元,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方面,被列为第一大项。资金将主要用于道路桥梁、公交场站建设维护等项目,支持昌平线二期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保障交通安保服务、市郊铁路S2线政府购买服务,落实交通价格补贴资金。
在城市核心区及城乡结合部建设方面,北京市财政计划安排资金103.9亿元,主要是落实城市核心区棚户区改造和输入区承接疏解人口补助政策,推进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和产业升级工作。
城市维护管理资金151.4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居民消费煤电气热等能源价格稳定,支持立交桥区积水治理、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地下水环境监测网运行等项目。
环保重在空气、绿化、水
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2015年,北京市财政计划安排资金384.4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资金,共108.5亿元。其次是绿化建设资金91.5亿元。
与污水处理、供水管理、水环境建设相关的三大类资金,北京市财政今年共计划安排154.9亿元。此外还有19.6亿元的垃圾处理资金,以落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支持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等设施项目,推动全市约450个居民小区建设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
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北京市财政今年计划安排资金452.4亿元,其中包括用231.6亿元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设立“高精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调整经济结构、落实禁止和限制目录等。
民生保障一年723.5亿
2015年,北京市财政计划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94.7亿元,主要是支持棚户区改造、11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以及建设各类保障房10.5万套。
此外,2015年计划安排的教育资金将达285.7亿元,主要是推动幼儿园办园条件提升,落实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政策;用于城乡中小学建设与办学条件达标、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等项目;支持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保障高校实施高水平人才培养、高质量就业创业、“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等项目的资金需要。
今年北京医疗卫生资金计划安排84.4亿元,主要用于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区县监控中心实验室改造资金投入;落实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
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财政计划安排资金61亿元,包括推动新机场拆迁,打通国家高速路网和干线公路“瓶颈路”、“断头路”;保障张承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林建设;打造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平台,推动企业对接区域产业项目。
在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方面,财政资金计划安排10.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区县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产业疏解和人口调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