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效果显现 山东水泥出口增速回落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30日

      据青岛海关统计,2006年山东口岸出口水泥1107万吨、价值3.6亿美元,比2005年(下同)分别增长35.9%和42%。

      水泥出口的主要特点如下:

      出口增速呈现回落趋势,9月份后出口量亦明显回落

      2006年山东口岸水泥出口虽然整体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单月的出口增速出现巨大的落差。2至4月连续3个月同比增幅超过1倍,其中3月份达到3.3倍。而6月份以后(除8月份外)的单月出口增幅均比整体增速低。受出口退税调整等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水泥的单月出口量在9月份以后也明显回落,12月份的出口量仅为67万吨,同比下降了45.2%。

      美国和欧盟是水泥出口的主要市场,对韩出口大幅下降

      2006年山东口岸对美国和欧盟分别出口水泥331万吨和283万吨,分别增长68.7%和81.3%,合计占出口总量的55.4%。对韩国出口81万吨,下降25.2%。

      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的主力,私营企业出口倍增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94万吨,增长20.3%,占出口量的四成以上;私营企业出口292万吨,增长1.6倍;集体企业出口138万吨,下降14.8%。

      从2005年起我国水泥出口猛增,2006年基本延续了这一态势,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内水泥产能过剩导致出口增加

      由于国内水泥行业发展迅速,导致国内产能过剩。2005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足10.5亿吨,而水泥产能已达13亿吨。2006年国内水泥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2006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水泥10.97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7%,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12.4亿吨。产能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致使国内水泥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效益滑坡。企业纷纷通过出口渠道来消耗过剩产能。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一方面,近几年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水泥消费量;另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限制国内水泥产业发展,增加了对进口水泥的需求。同时,在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下,国际市场水泥价格不断攀升,这也是刺激我国水泥出口猛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心理预期导致出口加快

      由于水泥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近两年我国加大了对该类产品出口的宏观调控力度,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或大幅下调。出口退税是水泥出口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水泥出口企业出于退税被调整的心理预期,从2005年起加快了出口步伐。

      2006年国家出台了针对水泥产业的防止盲目扩张、进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营造了水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指导并极大地促进了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2006年我国水泥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产能过剩现象有所好转,产业集中度提高,国内水泥价格逐步回升,使水泥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投入。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水泥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11%,出口猛增的势头被直接遏制。

      有关专家对水泥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保持适量的出口,有利于平衡国内外市场需求

      水泥产业虽然属于“两高一资”产业,但我国的出口量与国内巨大的产能相比微乎其微,对国内生产影响很小。这也是2006年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时将水泥的出口退税率仅下调了2个百分点,而不是大幅下调或彻底取消的原因。通过适量出口可以调节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当国内市场供大于求时可通过加大出口来降低水泥企业的销售压力,供不应求时可通过减少出口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供应,有利于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合理引用外资促进行业结构调整

     近两年外资大量并购我国水泥企业。外资的引进,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了国内水泥行业的整合速度,增强了国内水泥企业在环保、安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理念,改进了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升了企业赢利能力,有利于水泥产业结构升级。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外资在国内市场上的垄断。因此应当逐步完善国内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积极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有利于并购方式发展的投资环境。

      三、鼓励国内水泥企业“走出去”

      进一步落实《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精神,支持国内实力较强的大型水泥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水泥建设工程承包和直接投资办厂,使我国水泥产业由产品输出向国际化经营发展。(徐 雯)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