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系改革提速 股权调整利于国有股减持

来源: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

    海螺水泥 (600585.SH)和海螺型材 (000619.SZ)的改革对如今国企改革有示范意义,因此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改革重组方案颇受市场关注。

  12月30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同时发布重大事项进展暨复牌公告 ,公司控股股东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螺集团)2014年第二次股东会讨论并原则同意:“拟通过改革持股方式,将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徽投资集团)持有的海螺集团51%股权转换为直接持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的股份。该事项有关安排尚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以及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而在此之前,12月29日,海螺创业(00586.HK)公告显示,“安徽投资集团持有的海螺集团51%股权转换为直接持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的股份,而海螺集团余下部分资产将通过本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海创实业并入本公司”。

  一旦事项获批,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鉴于安徽省在国企改革进展较快,机构投资者纷纷认为判断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的国企改革事项将继续加快推进。

  从“国控”变“国参”

  海螺水泥公告显示,海螺集团是一家由安徽省国资委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为安徽投资集团及芜湖海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创实业),其中安徽投资集团持有其51%股权,海创实业持有其49%股权。

  海螺集团的前身是安徽省宁国水泥厂,1982年9月开工建设。1996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徽省宁国水泥厂改制为安徽海螺集团。

  1997年9月,经安徽省政府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海螺集团以安徽省宁国水泥厂和安徽省白马山水泥厂与水泥生产经营相关的全部资产独家发起设立了海螺水泥,并登陆A股市场。

  2002年11月25日,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海螺集团股权结构转变为安徽投资集团持股89%,安徽海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创投资)持股11%。

  2003年5月28日,海螺集团股权结构转变为安徽投资集团持股51%,海螺创业持股49%。2013年12月1日,海创投资将其持有的海螺集团49%股权转让给海创实业。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海创实业成立于2013年5月31日,法定代表人郭景彬,股东为安徽海创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创新型建材),郭景彬为海螺水泥非执行董事。海创新型建材成立于2013年6月24日,法定代表人是纪勤应,股东为中国海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海创香港)。而海创香港则由中国海创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下称海创国际)全资拥有,而海创国际为海螺创业的全资子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海螺集团的主要资产为控股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

  结合海螺创业的公告,招商证券研究员王晶晶认为,海螺集团旗下其他资产将通过海创实业并入海螺创业,实现整体上市。目前信息下海螺集团是否注销未明确说明,不过“从改革思路上来看,我们判断海创实业直接持有海螺水泥股份的可能性较大”。

  若上述事项最终获批并得以实施,则安徽投资集团将直接持股海螺水泥并成为海螺水泥第一大股东(持股18.76%),海螺集团将由海螺水泥第一大股东变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8.02%),并成为海创实业的全资子公司,海螺水泥将暂无实际控制人,而其也由国资控股变为国资参股的企业。

  海通证券研究员邱友锋判断这是海螺水泥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安徽投资集团直接持股上市公司相比间接通过海螺集团持股更便于国有股减持。“我们判断后续公司在国企改革方面仍有进一步的动作,或将通过国有股减持及海螺创业增持等方式实现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为“国转民”做准备?

  考虑到海创投资还直接持有海螺水泥5.41%股权,因此,海螺水泥的实质经营管理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上海一位基金经理看来,安徽国资委持股变成了18.76%,这使得海螺水泥的大股东位置较为微妙,“因此,市场对于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后期的改革方向充满想象”。

  中信证券研究员曾豪判断, 此次事件主要受益于海螺国企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海螺水泥理清股权关系,进一步提升海创实业对公司的控制权,解除之前由于安徽投资集团对海螺集团控股造成的不确定性。改革成功后,海创实业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增持或安徽省国资委通过减持等方式实现对海螺水泥的直接控股,届时公司将从国企华丽“转性”为民营企业。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王丝语认为,该方案是海螺水泥国企改革的第一步,未来股权变化可操作空间加大,“我们预计未来改革方向为海创实业成为海螺水泥大股东。若后续股权转换完成,股权关系将更加顺畅。该方案后续还需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就时间进度而言的话,我们预计若顺利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此前,虽然安徽省国资委基本不参与海螺水泥运营管理,但国企在制度方面一些硬约束对公司经营决策确实产生一定影响。一旦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转变为民企,管理层决策机制将更趋灵活。例如在人力资本方面,公司可实施更为市场化的薪酬体制。

  机构投资者多数认为,在投融资方面,海螺水泥可更为自由安排投融资方案。此外,在国资控股时代,公司董事长必须面临年龄红线进而被迫退休;而如转变为民企,年龄将不再成为桎梏,公司优势管理层可为公司贡献最大力量。

  在国资控股时代,海螺水泥进一步实施股权激励在某种程度上受限,而如转变为民企,曾豪预计海螺水泥将继续加大员工激励力度和广度以确保公司管理优势之延续。

  市场显然已经开始投票,12月30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双双涨停报收。

  深交所盘后信息显示,海螺型材买入金额最大的前5名分别来自中国中投证券深圳宝安区创业一路营业部 、国都证券北京北三环中路营业部、广发证券广州天河北路大都会广场营业部、长城证券杭州世纪大道营业部和光大证券佛山绿景路营业部;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名分别是中信证券北京复外大街营业部、国元证券佛山季华五路营业部、光大证券重庆永川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北京知春路营业部和齐鲁证券有限公司上海斜土路营业部。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未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除去管理效率提升之外,“上市公司分红率有望明显提升,届时对投资者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