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A股新玩法 港资放下身段跟风去捉“猪”

来源: 来源: 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5日

    本周所有交易日,中国平安成为沪股通交易最大的股票。两星期前,风格可不是这样,那时港资眼中最爱的A股是大秦铁路。

    11月17日,沪股通开通首日,香港资金买入金额最大的前3只A股为大秦铁路、贵州茅台、上汽集团;同时出现在前十大成交活跃股名单的还有伊利股份等。次日,买盘前三排名是大秦铁路、上汽集团、贵州茅台。但这些股票的表现都不好,普遍出现下跌,阶段表现远远跑输大盘,贵州茅台甚至四连阴,股价不断下探。

    香港买盘的力量并不小,就拿沪股通首日来说, 大秦铁路当日成交33亿元,港资买进18亿元,占一半多;贵州茅台成交金额24亿元,港资买进13亿元,占一半多;上汽集团成交金额21亿元,港资买进10亿元,占将近一半。之后的买盘力量依然强大,但无法对首日买盘进行完全解套,走势相当颓废,上述几只股票,直到本周四在上证指数大涨4.32%的庇护下,才首次全面涨超沪股通首日股价,高位买进的港资得以解套。

    港资试水遇挫

    寻找A股独门武器、买进A股独特品种,是相当一部分港资进军沪股通的初衷。

    综合多家机构的公开内容,基本上可以把海外机构的各种沪股通攻略分为两类:一是交易性机会,简单地针对AH股折价概念阐述投资机会,这类个股很少,逻辑清晰,所以报告也一般较简单;二是投资性机会,从估值、股息率、行业格局等入手,把将来的机会分成几种类型。港资券商、国际投行发布的上海A股投资策略在整体上都是针对蓝筹股。比如瑞银证券在沪股通办法发布之后出炉的中国A股策略说,“大型蓝筹公司的价值仍然凸显,作为沪港通受益标的,对海外投资者而言仍具吸引力。”

    具体而言,分析师们一般把上海A股蓝筹股投资机会分为三条路:一是把握A股特色稀缺标的;二是把握分红率好、估值便宜的个股;三是核心竞争能力较为突出的行业龙头。

    在沪股通上线后的最初几天,香港资金是按主流研究报告给出的路线走的。第一天尤为明显,那是唯一用光了沪股通额度的交易日,香港资金大量涌入大秦铁路、上汽集团、贵州茅台等“A股特色品种”,这是海外机构给出的A股攻略第一个模式。但A股折价较大的股票,像海螺水泥、宁沪高速以及中国平安等个股当时没有出现折价缩窄的现象,当日相关A股股价反而出现下跌,A股攻略第二个模式当时不太好使。至于把握分红率好、估值便宜的个股,这第三个模式也是买入的主流。毕竟,能让海外资金放心持有的沪市蓝筹股转来转去也就这么一些品种。

    “A股特色稀缺标的”一大特点是沪股通首日收阴,相比近期牛气冲天的A股整体形势,走势有点萎靡不振,远远跑输大盘。

    贵州茅台在沪股通开通首日11月17日大阴线收涨1%,之后震荡调整,走出四连阴,直到本周四大涨5.64%才首次收复沪股通开通后的失地,解放被套者。该股作为“A股特色稀缺标的”的龙头,影响颇大。一位香港券商高管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说,沪股通开通后,该公司虽无客户买进贵州茅台,但在其客户咨询而未买进的所有A股中是咨询次数最多的,简直成为特色A股的代表。而在另一家港资券商告诉记者,不少客户首日就买进了贵州茅台,被套后部分客户割肉走了,部分客户准备长期持有。个中原因,主要还是香港股市没有白酒股票,像贵州茅台这样业绩稳健、分红记录良好的蓝筹股,很合部分港资的口味。

    大秦铁路首日以阴线收涨6%,本周四收盘价9.66元,未能超越沪股通首日高点9.86元,与当日收盘价9.62元相近。就机会成本而言,相比其他蓝筹品种,持续买进该股的港资显然有点吃亏了,跑输大盘17个百分点。港资券商一位中国市场总监说,香港股市并非没有铁路股,广深铁路H股就是铁路股,但个股数量极少,铁路股品种在港股市场仍属稀缺品种,而且大秦铁路的市盈率不到10倍,比广深铁路H股约15倍的市盈率要低,因此中国概念的交通基础设施很符合一些海外资金的配置需求,巴菲特也喜欢持有铁路股,港资在A股寻找业绩稳健的铁路蓝筹股,大秦铁路很相当一部分资金看中。

    上汽集团不时出现在沪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上,但本周四才以低于上证指数的涨幅创出沪股通开通后的收盘新高,解放了沪股通首日的被套者。沪股通首日,上汽集团以20.75元创出2010年10月以来新高,当日以大阴线收涨3%,之后陷入调整,近日才重返高点,但远远跑输大盘——截至昨日,沪股通开通后该股上涨9%,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7%。

    掉转风格找“猪”

    事实上,沪股通开通后,涨幅超越大盘的蓝筹股,有很大一部分是既在上海上市、又在香港上市的品种,比如中国人寿、中信证券等A股。这显然完全出乎海外机构的意料。

    在沪股通上线前,瑞士信贷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未在香港上市的沪市蓝筹股最为受惠沪股通,并开出一张13只股票的名单。在这个名单中,很少有大幅跑赢大盘的品种,其中表现最好的是航天信息,期间上涨26%,但该股从未出现在沪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而表现最差的恒瑞医药下跌1%,落后同期大盘18个百分点。伊利股份、长江电力、青岛海尔的涨幅均为4%,落后大盘同期涨幅13个百分点。

    已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其A股成为港资争相追逐的对象,这一幕是沪股通第一周很多资金未曾预料的将来。

    最典型的,当属国际投行、港资券商从来提都不想提的中国人寿、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成为这一轮A股牛市“风口上的猪”。和之前内地很多投资者的想法类似,大盘蓝筹股特别是超大盘的股票,中短线很难有较大的涨幅,而且它们已经在香港上市,所以对收益的预期不高,对A股“独特品种”的预期在很高。

    中国人寿H股本身在香港属于恒生指数权重股,原是恒指权重最大的5只股票之一,现在权重降到了2.2%,但仍是香港市场衍生产品最多的4个基础股票之一(另外3个是汇丰控股、中国移动、腾讯控股)。恰恰就是国际投行都不愿再提起的这些金融权重股,中国人寿自沪股通开通后,短短14个交易日其A股上涨50%,其H股同期上涨21%。正是因为这些股票既在上海上市又在香港上市,而且成为权重股多年,国际投行认为已经研究透,没有预期外的惊喜,也没有预期外的因素,其A股缺乏关注的价值。

    正是如此,中国人寿头几日在沪股通成交活跃股名单上缺席,在以庞大的市值掀起较大单日涨幅后,不时出现在排名靠后的位置上。沪股通的港资逐渐适应A股的节奏。

    更明显的转变发生在本周,券商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沪股通最大买盘名单上,与之一起的,还有大量银行股。

    就在上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股上还是各路神仙都有出场,代表当下风头的金融股,以及代表A股特色的宇通客车、海螺水泥、上汽集团、中国国旅等。

    最明显的转变源自本周,12月1日的交易名单,风格较上一交易日凸显A股热点,相当精准地买卖主流当红股票;前十大成交活跃股全部是金融股,依次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华泰证券、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证券、交通银行。后来的12月2日前五大成交活跃股也悉数是金融股,依次是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港资也接受了A股牛市以券商股为第一大龙头的逻辑,在12月2日买盘最大的前十只股票中,罕见地出现了3只券商股。

    港资这个显著的转变,是从本周开始的,这显示海外资金都注意到了A股牛市以及牛市逻辑,都想抓住“风口上的猪”,并已经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