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视浙江带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8日

      中国建材报今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浙江水泥结构调整交响曲》一文,读后深受鼓舞,深受启发。浙江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创造的经验很精彩,“舍金量”很高,值得我们认真借鉴,认真推广。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浙江省机立窑最多时曾达到705座,到2005年底已拆除620座,2006年可再拆除机立窑60座,剩下的25座机立窑将在2007年全部拆除,浙江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机立窑水泥生产工艺的省份,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将提前完成。有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叹:浙江为我们创造了水泥工业发展的奇迹,而这个时间只有短短5年多。

      淘汰机立窑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争议颇多的复杂事,浙江的经验毕竟带有浙江特点,其他地方不可能完全照搬,但仔细琢磨琢磨,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要有决心,二要有政策,三要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先看浙江的决心。浙江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1997年全省水泥产能已经达到5000万吨,而需求量却连续3年徘徊在3500万吨上下,水泥工业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全行业亏损。省政府审时度势,于1998年出台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政策,淘汰工艺落后的机立窑生产线,并明确规定不得再新建机立窑生产线,同时开始了为期3年的230座直径22米以下机立窑拆除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的决心是逼出来的,可贵的是这个决心一下,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1999年的兰溪机立窑事件,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兰溪市部分企业违反产业政策,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违规私自建设了8条直径3米的机立窑生产线。如何处置该事件一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争论很大,意见不一。在这种情势下,省政府8个相关部门当机立断,联合下文要求在当年年底前必须全部拆除。这件事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浙江省调整水泥工业结构的决心和勇气。

      2000年下半年,国内最大的一家水泥企业要求进入浙江,在建德市建设一条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该企业此前已经在宁波建成一座大型粉磨站。这家企业的战略推进在浙江水泥行业引起巨大反响,省内众多水泥企业要求省水泥协会呼吁省政府阻止他们在浙江建线,省政府没有同意水泥企业和水泥协会的“保护”请求,这个壮士断腕般的决心迅即引发了“鲇鱼效应”,为推动浙江水泥结构调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再看浙江的政策。据有关方面介绍,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出台淘汰机立窑全省统一政策的省份。2000年9月,浙江省经贸委针对水泥工业现状,发布了《浙江省水泥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确定了调整目标和产业政策,规定除了发展建设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以外,禁止发展其他任何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要求企业或当地政府在发展新型千法水泥的同时必须相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一政策的出台掀开了浙江新型干法水泥大发展的序幕。

      2002年年初,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全省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实际.适时出台了限制新建日产2000吨以下生产线的政策规定,鼓励发展日产2000吨以上的生产工艺。2004年,政府部门又出台了限制新建日产4000吨以下生产线并有选择地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的政策规定。2003年将原来2020年年底前实现浙江水泥工业现代化目标提前到2010年。在调整过程中,省政府巧妙地将政策与市场相结合,及时出台了淘汰机立窑的财政补贴政策,3年内省财政共拿出补贴资金2300万元,各市县合计补贴5000多万元。从2005年开始,省政府根据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在2007年年底前淘汰所有机立窑的目标,从省财政中按照每台机立窑平均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各地政府财政也给予淘汰机立窑企业一定的补贴,保证了机立窑淘汰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看浙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做法。到2000年年初,浙江水泥年生产总量的90%还是机立窑水泥,淘汰机立窑必须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为前提。面对道道难题,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创造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将“等量淘汰”调整为“相应淘汰”。二是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在发展的高峰时期,全省一年内批准新型干法项目30多个,抓住了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最佳时机,大大促进了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设速度,在满足水泥市场需求的同时平稳地抑制了机立窑的发展。

      为了缩短新型于法水泥与机立窑水泥的搏杀过程,政府相关部门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鼓励使用新型干法水泥,限制机立窑水泥使用范围。与此同时,对机立窑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享受范围进行了限制,从2003年年1月起,年生产规模15万吨以下的企业、水泥机立窑直径26米及以下的企业、已经承诺淘汰机立窑生产线的企业不再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优惠政策,大大加快了机立窑水泥退出市场的步伐。2002年到2005年的4年间,全省共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0条。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从2000年的2%上升到2005年的90%以上,创造了浙江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辉煌。

      “世界水泥看中国”。近年来,中国的水泥以每年l亿吨的速度增长,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很艰巨。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认真解读浙江的经验,对于我们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因为我们需要浙江的胆识、勇气和创造精神。(陈才来)

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