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福建新型水泥工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5日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的水泥工艺,促进建材工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省委省政府给福建省建材行业提出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场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促使发达国家水泥工业向以新型干法替代湿法、规模大型化和生产自动化为标志的根本性转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指以带预分解炉、旋风预热器系统的回转窑烧成工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原燃料和水泥成品制备工艺作为现代水泥生产的主流技术。这一技术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进已渐趋成熟完善。干法生产工艺大约可以使产品的单位能耗下降40%。同时,现代水泥工业不仅具备满足国家基本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功能,而且具备了充分发挥新型干法窑可以较好利用某些工业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水泥工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但福建省的水泥工业不仅同发达国家的现代水泥工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同不少兄弟省份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水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大大小小水泥企业或厂家有近300家;立窑多、旋窑少、新型干法窑更少,水泥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偏低,导致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使我省水泥行业不仅没有国际竞争力,就是在广东、山东、浙江等兄弟省份的水泥行业面前也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如何提升福建省水泥行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为了提升福建省水泥行业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当前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以下几个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运用信贷政策扶优限劣,加快水泥行业技术进步步伐。要用信贷政策扶持和鼓励少数年产在50万吨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一步实施技术改造,扩大新型技术装备的使用范围,扩大生产规模,塑造一批拥有新型技术装备的水泥行业领头羊。通过支持发展先进的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逐步达到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技术(企业)的目的。

      二是由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联合出台扶优限劣的差别价格与收费政策。国土资源、物价、环保等管理部门应当联合出台扶优限劣的差别资源使用费、差别电力价格和环保治理费等价格或收费政策,相应提升那些劣势企业的产品成本,迫使它们不得不限产乃至与优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促进水泥企业的规模化,促进不同地区的企业主体在生产和原料供应方面的合理分工与利益共享;同时也为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

      三是严格执行水泥产业的门槛政策,上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加大水泥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企业主体的行为是不可能与国家的宏观政策保持一致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省取缔关闭立窑水泥企业就有100多家,但受水泥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仍有一些地方热衷于上立窑水泥项目,甚至于一些已被关闭的落后立窑又重新开机生产。这也表明,水泥工业整体素质提高,有赖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只有通过上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加大对水泥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水泥产业的门槛政策,才有望稳步推进水泥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黄如莘)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