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就水泥工业发展对话媒体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11日

本网讯:8月8日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和10多家在京媒体就水泥工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对话。本网根据现场录音进行整理,现发表如下:
 
雷前治:首先感谢各媒体对水泥行业的关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水泥作为11个产能过剩的产业,今年年初八部委下发在“十一五”期间《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609号文),在这样一个时期,媒体对水泥行业资产重组、外资问题关注,希望就此热门话题能与我讨论一下。为了能够很好的引导水泥结构调整,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

      过去是国家建材局引导产业发展,现在是媒体在引导产业发展,媒体在如何引导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因为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来讲是阶段性的,媒体的报道是每时每刻的,在每个人身边,范围广,因此媒体的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八部委的文也明确讲,水泥协会的功能也要体现在如何传达正确的信息,下面能够向政府反映行业、企业的要求,作为企业,怎样把政府的政策通过这种渠道引导我们的企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引导资本正确的、理性的向这个行业投资。这也是协会的责任。我想就此与大家进行座谈。

记者问:海螺、山水等大集团都引进了资本战略投资者,如何看待这些资本的进入?企业如何利用这些外资?如何看待拉法基入主瑞安,Holcim控股华新的问题?

雷前治:我想着重讲一下外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首先外资的引入最近比较热,从拉法基入主瑞安、双马,Holcim控股华新,到海螺、山水相继引入国际金融资本,中国水泥最优秀的几个企业都引进了外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外资为何如此青睐中国水泥行业? 

      2000年中国水泥协会在新疆开会时,曾与欧洲一家公司的几位资深水泥专家座谈,我们当时很希望能够引进外资,他们说过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目前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对中国水泥市场非常关注,这些大公司对中国大水泥集团,如海螺等的研究可能比中国政府还要深入,他们什么时候大规模入主中国水泥市场,就看这些水泥企业的成长情况,如果把这些跨国公司比喻为狼,那么国内的水泥企业就是羊。狼什么时候吃这些羊,就看这些羊长得肥不肥,只是2000年时羊还很瘦小,等羊长肥了,这些狼就会扑向中国的水泥市场。到2003年以后,国家开始对水泥工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有保有压的政策让海螺水泥等一大批企业快速成长,中国水泥工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就是说,现在羊长肥了,这些跨国公司就开始行动了。 

      2005年,中国水泥产量占世界水泥产量的45%,这一数据是经欧盟世界水泥协会确认的,大的跨国公司要主宰水泥行业,不进入中国水泥市场就不能成为水泥行业的龙头。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发达国家对水泥生产环境控制越来越严,国际能源日趋紧张,水泥生产成本提高,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水泥在发达国家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发达国家都把水泥生产转入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水泥生产成本、建设成本在世界上都是最低的。中国水泥行业就是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稍微整合,利润空间就会很大。

      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国水泥行业比较踊跃,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期待人民币升值。我国驻港办主任也说,国际资本进入香港,期待人民币的升值,使融资变得很容易。

记者问:作为国内企业,利用外资是不是因为国内银行的懈怠呢?

雷前治:水泥企业利用外资积极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缺陷,要进行结构调整,大部分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中央投资不到1%,民营资本、自筹经费占60%左右。有的企业是地方银行支持,实际大部分都不是自筹经费。企业负债率在50~60%是比较合理的,低于50%是资本优势企业,大于60%,企业发展风险较大。目前我国大、小水泥企业中资产负债率低于60%的较少,因此积极引进外资,改善企业资本构成,降低企业发展风险是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跟国际大企业资本能力相当,才能具备竞争力。

记者问:作为中小企业怎么到国际市场上融资?

雷前治:国家支持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募集资本的支持。跨国公司进入中小水泥企业市场中,我们对企业有几个建议:鼓励企业进入国际资金市场,多渠道发展。在较好的环境中怎样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九五”、“十五”对中国水泥的发展作用比较大,我国水泥技术、管理今非昔比。行业内争议较大的就是利用外资的问题。企业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如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权衡利弊得失。目前我国引进国际资本在总量上占百分之十几,还不算大。

记者问:对外资的引用,整个行业有相关政策和措施吗?

雷前治:我们对这个问题一直比较关注。从Holcim控股华新,利用外资问题就开始有争议,我认为有利有弊,对跨国公司区域性控制市场,国家商务部要求中国水泥协会提供一个相关意见: 

      1.       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相关具体化政策。 

      2.       目前大的政策还没有规定不准扶持外资企业 

      3.       在大的政策发布之前,建议外资大于1亿美金的项目要报国家商务部审批,宏观、微观政策要结合。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各有利弊,要视企业自身的需要和两种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定。一般对金融资本来说,它们不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过它们的目的是投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帮助不大;而对产业资本来说,它们会带来技术和管理,但也容易对区域市场形成控制。拉法基、Holcim等水泥企业是以产业资本的形式进入,而摩根斯坦利等财团则是以金融资本的形式进入。目前众多企业利用外资并不是建立生产线,而是还贷,降低负债率,改善资本构成。

记者问:目前我国的大企业有没有走出去的打算?

雷前治:水泥一直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发达国家的水泥市场已经被国际上的大企业所占据,要进去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对欧洲而言,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已经过去了,维修与基本建设平分天下。我比较看好日本市场,日本1986年水泥消费1亿多吨,到去年下滑到6,000多万吨。对印度、中东、非洲的市场也要把握好机会。

[Page]

记者问:此次水泥结构调整提出要扶持10个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地方上扶持30~40个大企业,是否有悖市场经济规律?

雷前治:国家扶持10个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地方上扶持30~40个大企业是此次八部委联合下发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措施》最具体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发布是有一定背景的。 

      首先,在“十五”期间水泥的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干法水泥窑有了很大发展,从2000年的4000多万吨发展到2005年底的4亿多万吨,2004年,2005年每年以超过1亿吨的速度在增长,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比例已经达到40%以上。

      第二,水泥大企业发展速度快,以海螺为例,海螺的发展速度在世界水泥行业中史无前例,目前海螺在世界排名前十,但是其发展速度依旧迅猛。

      第三,我国国内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及装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只中国建材、中材科工去年就拿下30亿美金的国际工程量,占世界1/3。

      但是,水泥行业中同时也存在突出问题:水泥企业分布太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例如浙江人均产能超过1吨,而湖南等地区人均产能不足100kg。此外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无序竞争。 

      我在出访欧洲时,国外的一位专家向我提出三个问题。这位专家说,我们弄不明白中国水泥业的三件事。

      一是,当前世界能源这么紧张,而中国又是能源紧缺的国家。水泥是能源、资源消耗型的产品,中国为什么一年还出口那么多水泥?

      二是,2004年、2005年中国水泥需求的增长都超过了1亿吨,有这么大的需求增长,为什么2005年水泥行业的利润比2004年反而大幅下降? 

      三是,中国政府对水泥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但水泥增长怎么还是那么快?

      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培育大企业,稳定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是带有时代性,阶段性特征和动态的,目的是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所采取的原则也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也要考虑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对企业来讲,怎样把握发展的机遇是最重要的。

记者问:国家对水泥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如何看待水泥行业前景?

雷前治:水泥投资本身比较大,投资增加,水泥需求就会上升,但是全国各地区水泥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还没有达到消费高峰期,仍然需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水泥需要资金,因此资金的积累很重要,除自身资本积累外,吸收东部地区民营资本将是一个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