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建议国内外企业扩大投资范围
把投资向中部和西部转移
昨日在深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经济论坛上,潮汕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经济”主题,用详尽的数字和事实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同。萧灼基认为,我国现在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处于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中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总体来说,改革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主流。
新时期有四大特征
在萧灼基看来,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它有着四大特征,这些特征是有别于过去的新特征,具体表现为:历史起点与过去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地位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在阐述当前的起点与过去不同这一特征时,萧灼基提到了当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国际接轨这四个基本概念,他认为,这是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的新概念。比如,过去我们也讲发展,但是我们那时只讲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不仅讲经济发展,还要讲科学发展,这将意味着现在的发展将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当前呈现的第二大特征是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这一特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要素市场、商品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等诸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国有企业,发展为现在公有制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非公经济并存的格局。不仅如此,国内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中国经济中很重要的力量。
萧灼基认为,当前的第三大特征是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如果说20年前我们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基本上还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现在的变化则是巨大的,这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和外汇储备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在1978年的时候只有206亿美元,去年进出口贸易则达到14220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在1978年仅有1.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则达到941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些变化促使中国的经济对世界产生了大的影响,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四个特征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整体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GDP和人均GDP的大幅增加、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等方面。
评价改革要看主流
通过列举和对比改革前后的数字及变化,萧灼基畅谈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改革开放28年来,年均GDP增长为9.6%;人均GDP由1980年的200美元发展为2005年的1730美元;1978年城市人口占19%上升为去年的43%;第三产业由过去17%发展为现在的40%;1978年农民年均纯收入只有133元,去年已经达到2355元;城镇居民每人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去年的10490元……
基于上述论述,萧灼基认为,无论从发展的理念上、还是从发展的条件上,现在都比过去好得多。萧灼基认为,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主流,从本质和主流来看,我们的改革的确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面临着新的历史起点,而且这个起点是高的起点,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成绩非常突出。
当前经济增长是适度的
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萧灼基的观点是:10%的增长是适度的。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超过了10%,萧灼基认为,10%左右是正常的,因为真实情况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而不是计划。
事实上,中国过去几年甚至今后很多年都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是由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所致。在萧灼基看来,过去我们发展经济有瓶颈,主要是投资比率不足,而现在我们的投资比例、供给比较充裕。比如在第十个五年计划里,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万亿元,这28万亿元就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充裕的投资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另外,消费品的供给也比较充裕,商品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的充分性也会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萧灼基认为,既要看到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还要清楚认识到可能伴随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三农”问题、失业、贫富差距等。
他指出,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一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2004年,我国的GDP占全世界的4.4%,但我国消耗的钢铁占全世界的27%、消耗的煤炭占全世界31%、消耗的石油占全世界7.8%、消耗的氧化铝占全世界的40%、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一半。
针对上述问题,萧灼基建议,国内外企业要扩大投资的范围,把眼光放远一点,把投资向中部和西部转移;第二是要规范经营运作;第三是提高企业家的素质;第四是要转变管理模式。
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萧灼基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