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产业调整步伐将随市场竞争而加快

——5月水泥运行评述

更新日期: 2010年07月05日 作者: 李筱 来源: 数字水泥 【字体:

    金融危机前的经济过热,使水泥生产线建设热潮应运而生,2008年末,供求关系矛盾加剧已初露端倪。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4万亿投资”等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着实使得水泥市场重新转旺,但也为已经“烧过火儿”的水泥投资热又添了一把干柴。旺盛的需求和膨胀的产能,两者之间的博弈,孰强孰弱,决定着水泥产业利润的走向。

    国家的刺激性政策在实现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的同时,难免会带来一系列后遗症,短时期聚集的建设项目带来的需求放大,引发了投资蜂拥而入,使产业偏离固有的发展轨道。钢铁和水泥与建设直接相关,也是受经济政策影响最大的产业。相对来说,水泥产业要好于钢铁,水泥的不易存储和高运输成本决定了产品的区域性,“封闭”在大势波动中反而成为水泥产业的保护盾,与钢铁相比,水泥生产没受到主要原材料供给压力造成的影响,也没有因国外经济的急剧下滑造成产业的波动。

    但毋庸置疑,大量产能释放的压力,已使水泥产业进入了竞争激烈期。不少大企业的销售老总都表示“周边的高端市场已经饱和,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拓展低端市场。” 在今年的调研和市场沟通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企业的尴尬境地——需求旺盛,但市场供给量的加大使企业提价心有顾虑,出现“旺季价格不旺”的现象,部分地区甚至在几次提价倡议之后仍最终流产。

    5月份运行数据充分验证了市场的这种表现,产量增速高涨,带动了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加,但毛利率却处于滑坡,量与利润相背离:两个高利润区西南、西北已出现了风向的转变。特别是西南地区,产能的快速释放使重庆、四川、贵州的毛利率同比出现大幅下降,从高利润区中退出;西北地区的毛利率也出现小幅波动,其中甘肃、宁夏的毛利率下降幅度也是比较大的,虽然仍居全国前列,但说明西北地区在前期的旺季中已逐渐到达高峰期,再上行的空间并不大。

    笔者认为,未来水泥产业的这种供给偏大的供需关系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出现“剪刀差”,即需求增速的逐渐平稳甚至下滑和供给量的不断放大之间的差距将加大。一方面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态势来看,2010年一季度GDP的增长率达到了11.90%,经济回升超出了预期,年内GDP增长达到9%或以上水平的压力已不大,因此部分专家认为此前的刺激性投资政策“可能会有所缩水”,1~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有较大幅度下降已是征兆。而供给方面,尽管38号文的颁布使水泥生产线项目的核准紧急刹车,但随着近期陆续投产的生产线和大量的在建产能逐步释放,供给压力将继续增大。

    竞争的加剧对整个产业发展来说也不失是一个机会。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产业迅猛前行,不少外行业、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随水泥需求增长和技术结构调整的时机纷纷进入产业。一帆风顺的发展路径也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像华润水泥等一批优秀水泥,但仍有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产业经验、资金支持等,战略布局不合理、竞争力不强。新一轮的竞争可能带来产业的“净化”,一方面加快了落后立窑的退出,另一方面有着敏锐战略眼光、资金充裕、丰富经营经验的水泥企业成为这一轮市场整合的主角,而原先在市场中处于下风、被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企业出局是可以预见的,经过进一步的整合和需求的演变达到市场供需的重新平衡和市场参与者整体素质的提升。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阵痛是要经历的,我们将在成功和挫折的交织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